第119章 推演与竹林困境(1 / 2)

“朕给两位假设一下,假如曹魏一统天下,继续如今这样,重视世家,以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,

那么,不远的将来,会发生什么,如何?”

两人自然不会拒绝,他们从来都是站在世家的道德之上审视,

从来没有像刘禅这样,从普通百姓去推演看待事情。

刘禅清了清嗓子,开始像讲故事一样缓缓道来:

“假如曹氏继续发展下去,宗室人才凋零,不得不重用其他世家,无论是军事,还是财赋,

而无论被重用的世家,到底是姓袁,姓陈,还是姓司马,得势之后,必将像竹子一样,盘根错节。

不仅把自己的世家扶持到上品,更是和其他世家联姻,结盟,让这竹根变得更加结实。

到那个时候,曹魏政权,不管兵权,还是财税,都会被世家把持。

到那个时候,曹魏如何得国的例子,不就清清楚楚挂在眼前吗?”

刘禅说着,看了看正在擦汗的荀俣与荀诜,继续声音平淡地“推演”下去:

“而这个世家学着曹魏的老路篡位成功,于情于理,必然的会防备其他世家。

他们自然会分封自己的亲族,打压其他世家。

物极必反,这个世家的亲族,在分封重用之后,也会长出一片片竹林,成为新的世家,

他们既然都是皇族的亲族,作为王室,甚至不需要曹魏的例子,

他们自己先祖留下的榜样,也会让他们动心。

动坐一坐那个至高无上位置的心。

可能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借口,比如你家的竹子伸进了我家的竹林,

所有的竹林开始想要取代所有其他的竹林,成为世间的唯一。

你杀我,我杀你,可能七个王厮杀,也可能八个,

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,

然后生灵涂炭,汉人死伤殆尽,

接着鲜卑羌胡匈奴大举南下,汉人沦为这些胡人的奴隶,华夏衣冠不存。

两位先生觉得朕的推演,可还合理?”

荀俣与荀诜对于魏国朝堂的情况,比刘禅还要清楚百倍,他们原本还以为刘禅只是效仿墨子,

使用寓言故事来比喻世家当道会是什么结果。

万万没想到,对方的推演丝丝入扣,他们只要把魏国势力强大的世家带入进去,

竟然真的有可能这样发展下去。

人性是自私的,就连他们自己,如果把荀家,放到刘禅所说那个把持朝政的世家,

站在世家的生存方式去推演,结果也是一样的。

他们很想说荀家礼易传家,道德高尚,不会那样。

但他们两个已过而立之年,家族庄园如何一年年变大,家里的巨大花销来自哪里,都是骗不了自己的。

刘禅也没有催两人,他这名为推演,不过是复述了一遍原时空司马代曹,之后八王之乱的历史进程罢了。

只能说,人性在历史长河里,是经不起考验的。

荀俣与荀诜将荀家,陈家,李家,司马家,

只要是有名望的世家,代入刘禅的这番推演当中,结果都是一样。

或者说,刘禅关于世家竹林一说,完全基于人性,乃至生存的本能,根本就是无解的。

难道真的会如推演一样,世间会爆发比黄巾之乱还可怕的胡乱?

我汉家衣冠,真的要消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