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章 责任与迷茫(2 / 2)

老实巴交的李能富说得理直气壮。

刘禅一时间语塞。

看着这些和李能富同样出身板楯蛮的士卒,刘禅胸口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。

他做得还是不够啊!

就在等待水泥凝固效果的这三天里,刘禅签署的一项政令,通过快马传递回了成都。

“丞相,这是陛下送过来的政令。”

诸葛亮今天和黄月英待在丞相府没有出门,

黄月英作为匠作长史,恪守皇庄工坊的保密原则,诸葛丞相想要参观,也要请示陛下才肯放行。

不过陛下并不限制丞相参与,她这也是以身作则,

除了在工坊忙碌,最近也留在丞相府,和诸葛一起讨论改造连弩。

听到陛下送来政令,两个人不约而同对视一眼,从对方的眼中都看出了惊喜:

“太难得了!”

陛下以驻守汉中的名义,把成都一股脑扔给了诸葛亮,这份信任也是没谁了。

今日破天荒肯参与一下政务,已经让他欣慰不已了。

陛下真是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啊,这一定又是想出和恤孤令一样的妙策啊!

诸葛亮喜滋滋地展开政令,满心欢喜地看完。

结果一头雾水。

他将政令前后看了三遍,也没有发现什么深意。

刘禅的政令很简单,预计他整修金牛道的工程,再有三个月就结束了。

他准备在冬日开始,召集所有恤孤令登记的十二到十六岁少年到成都。

他亲自授课,一切食宿花费,内库承担。

这份政令其实没什么,可以视作陛下对于恤孤令的强化,对于牺牲遗属的恩宠。

让诸葛亮疑惑的是,这份政令实在太过简单了。

算了,陛下难得发布政令,冬日也基本无事,

就当陛下把这些少年集在一起,养整个冬天,花费不了多少。

诸葛亮签署上了执行方法,

虽然现在距离冬天还需要三个多月,毕竟政令通知下去也需要时间。

更何况,拨付盘缠,路途,以及如何结伴,都够恤孤署忙的了。

政令下达,诸葛亮也就开始继续批阅,黄月英也继续拆解连弩的模型。

两个人对坐着,各忙各的事情,倒也温馨。

……

这几天,刘禅除了观察水泥的凝固情况,就在进行金牛道工程的统一调度安排,

几乎没敢和阿依珞珈碰面。

他实在是不知道如何跟这小姑娘解释。

他也在移民,他也在征发南疆士兵参战,他又能怎么自辩,说他就是比那些皇帝大臣好呢?

不过纠结归纠结,刘禅并不限制她自由行走,

今天,她就带着护卫和魏延安排的士兵,来阳平关看望无当飞军。

“小公主,半年不见,又长高了!”

阿依珞珈听人夸她长高了,比吃了蜜还甜。

“哪里哪里,兀突叔叔也结实得很,你们在这边能吃饱吗?”

阿依珞珈看了看四周,压低了声音问道:

“那个很爱金钱的天子,有没有苛责大家?有没有让咱们的人送死?能不能吃饱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