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当静静地站在观察窗前,如同融入走廊阴影的雕像。
他的电子眼聚焦能力远超人类,即使在昏暗的光线下,也能清晰捕捉到隔离舱内床铺下方的每一丝微小的动静。
“时间基准:十五分零秒。”
亚当的内部记录器无声运作,“新生个体,代号02已进入隐蔽状态。初步活动范围:床底阴影区。未探测到主动攻击行为,倾向于潜伏观察。”
床铺下方,一片粘稠的黑暗中,只有偶尔滑过金属地板的微弱摩擦声,证明着那个新生命的活动。
它似乎在用身体感知着这个冰冷坚硬的世界,细小的、几丁质般的突起刮擦着地面,留下几乎看不见的痕迹。
亚当的指尖在观察窗冰冷的玻璃上轻轻划过,没有留下任何指纹。
他调取了隔离舱内的微环境传感器数据。
“环境参数:温度摄氏二十一点五度,湿度百分之六十五,氧气含量百分之十八点二,持续下降中。检测到空气中存在微量酸性信息素,与LV-666遗迹内采集样本相似,但存在细微变异特征。”
那小东西似乎对环境变化很敏感。
当舱内通风系统因故障发出一阵短暂的、功率不稳的噪音时,床下的摩擦声瞬间停止了。
过了几秒,才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响起。
“行为模式分析:对声音刺激反应灵敏,具备高度警惕性。潜伏优先于主动探索。符合早期掠食者生存本能。”
亚当的逻辑核心飞速处理着信息,“与实验品01相比,初始攻击性表现较弱,但隐蔽性和环境适应性似乎更强。”
这是否意味着黑水在不同宿主、不同孕育环境下,产生的个体存在显着差异?还是仅仅是发育阶段不同?更多的数据是必要的。
突然,床下的摩擦声改变了。
不再是小心翼翼的刮擦,而是变成了一种更快速、更细碎的移动声。
亚当的电子眼捕捉到一抹苍白的影子,如同受惊的蛇,贴着地面从床的一侧滑向另一侧的阴影,速度快得惊人。
它似乎对光线变化很敏感。
走廊尽头一盏应急灯因为线路不稳,猛地闪烁了几下,光线透过观察窗瞬间改变了隔离舱内的光影分布。
正是这瞬间的变化,惊动了它。
“记录:对光线变化反应剧烈,呈现负趋光性。”
亚当的目光没有离开那片阴影,他需要看到更多。
他微微侧头,用视线控制激活了个人终端上的一个指令。
隔离舱内,墙角一个不起眼的医疗垃圾桶,被一个微型机械臂轻轻推了一下。
哐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