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前行,一路山呼。
当那片熟悉的,在后世需要花几十块门票才能一窥究竟的红墙黄瓦出现在眼前时,朱明夷的心情有些微妙的复杂。
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……这些只在历史书和纪录片里见过的名字,如今成了他即将入住的家。
午门之外,一道身影早已长跪于地,身形挺拔如松,正是提前入京的大将,李来亨。
他身后,是数十名同样跪地的将校,他们是攻克京师的头功之臣。
朱明夷翻身下马,身后的大军令行禁止,瞬间静止。
他没有让内侍去传唤,而是亲自大步流星地走到李来亨面前,双手将他扶起。
“来亨,辛苦了!”
李来亨虎目含泪,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:“为殿下……不!为陛下效死,万死不辞!末将幸不辱命,已为陛下拿下京城!”
朱明夷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那坚实的肌肉传递着爆炸性的力量。
他看着李来亨那张饱经风霜却依旧年轻的面孔,由衷地赞叹道:“你何止是拿下了京城?你为这北方的百姓,除了一大害!”
“那些盘踞在百姓头顶上吸血的世家大族,那些出卖同胞,引颈盼八旗的汉奸国贼,被你连根拔起!朕要替这天下的百姓,好好谢谢你!”
这番话,没有丝毫的虚伪客套。
朱明夷是真的这么想的。
李来亨所做的,正是他想做却不便亲自下手的。这口黑锅,李来亨背了,但这份天大的功劳,朱明夷也绝不会吝啬。
李来亨只觉得一股热流从胸口直冲天灵盖,所有的疲惫,所有的血腥,所有的压力,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上的荣耀。
他深吸一口气,从怀中郑重地掏出两样东西。
一本厚厚的,用上好丝绸包裹的书册,和一张薄薄的,却被仔细折叠起来的纸。
“陛下,这是末将入京后,从清廷的内务府档案和各处查抄出的密档中,整理出的两份名单。”
“这本册子,是所有与满清暗通曲款,甚至主动投靠的官员、士绅名单。”
“而这张纸上,是那些宁死不降,被满清下狱或杀害的忠义之士的名单。”
朱明夷的目光落在那一厚一薄的两份名单上,眼神深邃。
但他没有伸手去接。
一旁的军师谢云舟心领神会,上前一步,恭敬地从李来亨手中接过。
“陛下,”谢云舟道,“此等名单事关重大,臣会立刻组织人手,逐一核实,绝不放过一个奸佞,也绝不冤枉一个忠臣。”
朱明夷满意地点了点头,目光重新回到李来亨身上。
他笑了,笑得十分开怀。
“来亨,你为朕立下不世之功,朕若赏赐不周,岂不让天下人笑话朕小气?”
他声音陡然拔高,对着身后所有将士,朗声宣布:
“朕旨意:封李来亨为山海关总兵,总领山海关一应军务!另加封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,从一品!钦此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