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飞马传檄报京师(2 / 2)

朱明夷站在城楼上,望着尤清澜一行消失在风沙弥漫的地平线,又看了看信使们远去的方向,北风吹动着他略显单薄的衣袍。

父死兄亡,自己成了唯一的秦王继承人。李自成的大军随时可能兵临城下。榆林城内,数万军民的生死系于他一人之身。

压力如山,但他心中却 没有多少惶恐,反而生出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与……一点点恶搞的兴奋。

用现代快餐盒饭去忽悠……啊不,去团结蒙古部落?还要派人去京城“卖惨”要名分?

这大明末世求生剧本,怎么越演越像一出荒诞喜剧了?

他忍不住咧嘴一笑,随即又迅速收敛,换上一副忧国忧民的凝重表情。

嗯,形象,形象很重要。秦世子的人设不能崩。

接下来,就是等待了。等待尤清澜的贸易成果,等待京师的消息,等待……李自成的到来。

“传令下去,”朱明夷对着身后的尤世威和尤世禄沉声道,“全军加紧操练,尤其是神机营,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力!城防工事,日夜赶工,不得懈怠!”

“末将遵命!”尤氏二将齐声应道,看着这位年轻却已展现出惊人魄力和手段的秦世子,眼中充满了信心与期待。

榆林的战备,正式进入了倒计时。

榆林城外的风沙并未因城内易主而停歇,反而像是要考验这新生的力量,刮得愈发猛烈。就在全城军民加紧备战,神机营的枪声零星响起在校场之时,西门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人喊马嘶。

尘土飞扬中,两支队伍几乎同时抵达城下。一支人马约莫三百,为首一将,面容冷峻,身形挺拔,虽风尘仆仆,眼神却锐利如鹰,正是赋闲在家的前总兵王卫钦。另一支人数稍少,约两百余,领头之人却让人过目难忘长相犹如门神尉迟恭,跨坐马上,威风凛凛,正是与尤世威、王卫钦并称“榆林三大柱石”的侯天禄。他们身后,皆是自带的家丁乡勇,虽装备不一,却也透着一股悍不畏死的劲头。

原来,西安噩耗传来,不仅惊动了城内,也传到了这些隐居或半隐居的将门耳中。国难当头,家园危急,他们纵然对朝廷心有怨怼,却无法坐视家乡沦陷于流寇之手,遂不约而同,点起部曲,赶来榆林共赴危难。

尤世威早已接到通报,亲自带着朱明夷和尤世禄在总兵府门前相迎。

“王将军!侯将军!”尤世威大步上前,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感慨和见到老友的激动。

王卫钦翻身下马,目光先是在尤世威身上一扫,点了点头,随即落在旁边那个虽然年轻、气度却异常沉稳的少年身上,眼神上下审视。侯天禄更是直接,一双铜铃般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朱明夷,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