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间马艳红也听到这些,还跑去人家家里骂,说她哪里挑了,那不是不适合吗?
杨建平人还没回来,他的八卦就一堆了。
的确是太闲了,一天没事干,村里好几棵大树下,聚着一群大妈们。
有时候家里的老爷们也会在树下一边乘凉,一边也说着八卦。
村里的人看到杨建平回来,也纷纷跟他打招呼。
“建平回来了呀。”
“呦,是建平呀,你都去几年了,可算回来了。”
“对啊,建平你都好多年没回来,还记得我不?”
.........
杨建平作为村里面比较有出息的后生,大家对他都还是挺好奇的,又是好几年没见。
村里的人一直在跟他搭话,杨建平也有礼貌的回应着大家。
“大哥,你可回来了,行李给我,我给你拿着,咱们快回家。”杨建平的弟弟杨建安来接他。
“小安都好多年没见了,都成大伙子了,那你拿着。”杨建平分了一个大包给杨建安拿着。
又跟村里的人寒暄几句,两兄弟就回家了。
江宁他们和杨建平家基本也没打过交道,不认识,就没凑过去了,多看了几眼。这个杨建平长得一般,但人高大特别的黑。
接下来的这一两天村里,就开始传杨建平相看的事了,杨建平和陈小雪相看了,明天又说杨建平去相看冯家小侄女。
就连晚上江宁偶尔都能听到女知青那边,在聊杨建平相亲的事。
而且江宁有注意到他们知青点陈萍对这个杨建平好像是有点意思。
过了几天,听其他女知青八卦才知道,杨建平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,定的是陈老大家的二闺女陈彩云。
“今天下午,马艳红专门请了媒婆去陈老大家去下聘,那阵仗可不小!”许慧说。
“听说人家彩礼给了30块钱,还给女方买了一块表呢!”坐在角落的杨盼儿插嘴说。
“这数目在咱们村可不算少,听说那表可是上海牌的,那戴在手上老气派了!”
这话一出,饭桌上男知青们也加入了进来,要知道,这年头手表可是大件。
城里普通工人也得攒好几个月的工资才买得起,而且还要工业票,镇上能戴上手表的姑娘都少更别说是村里的了。
“看来这马艳红对这个准儿媳妇是真满意啊,前天还挑挑拣拣的……”陈萍咂咂嘴,语气里带着几分酸溜溜的意味。
“也正常,陈老大家虽然是外来户,但人家家底也不薄,陈老大在镇上的粮站做临时工。
他媳妇也在邻村的卫生所当护士,而且陈彩云还是初中毕业的。家里就一个哥哥也成家了,基本没啥负担。”
王文接着补充,“咱们村的女孩,能念完小学都少,能读到初中的,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。”
这话倒是事实,村里大多人家都觉得女儿迟早要嫁出去,读书也是浪费钱为婆家供的,看的出来这陈老大也是真看重这个闺女。
上次江宁在表彰会上说的那番话,还是打动了一部分人的,但大多是有男孩的家庭。
“也是,不过这个马艳红一向精明,挑儿媳妇自然要挑个不拖累他儿子的、有文化的。
以后生了孩子,还能教孩子识字呢。”张晓峰说。
大家听了,觉得是这个理。结婚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,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。
陈家在村里也算体面人家了,杨建平和陈彩云确实是一门好亲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