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7章 风雪出关(2 / 2)

\"打!\"李云龙当机立断,一枪撂倒了那条军犬。

枪声打破了雪原的寂静。巡逻队立即散开还击,子弹打得树枝簌簌作响。李云龙一个翻滚躲到树后,驳壳枪连开三枪,放倒了那个骑马的军官。

\"手榴弹!\"他大喊。

十几颗手榴弹同时飞向敌群,爆炸的火光映红了雪地。敌军顿时乱作一团,活着的掉头就跑。

\"别追!\"李云龙喝住几个想追击的战士,\"收拾东西,立即转移!\"

果然,不到半小时,远处就传来了装甲车的轰鸣声。部队刚刚撤到安全地带,原来潜伏的地方就被炮火覆盖了。

\"他娘的,反应真快。\"李云龙啐了一口,\"看来是碰上硬茬了。\"

周卫国从缴获的文件中找出一份命令:\"团长,你看这个。\"

李云龙扫了一眼,脸色立刻变了——这是份日文命令,要求加强边境巡逻,严防\"共匪渗透\"。落款是\"关东军特别行动队\",还盖着个鲜红的樱花印章。

\"阴魂不散的小鬼子...\"李云龙把文件揣进怀里,\"传令下去,加快行军速度。敌人已经警觉了。\"

接下来的三天,部队昼伏夜行,专挑荒无人烟的山路。干粮很快见底,战士们只能挖草根、剥树皮充饥。有个战士误食了毒蘑菇,上吐下泻,不得不留在老乡家养伤。

第四天傍晚,他们终于抵达了任务区域——位于两省交界处的黑风口火车站。这是个不起眼的小站,但侦察兵报告说,最近常有军列在此停靠,卸下的都是些\"特殊货物\"。

李云龙举着望远镜观察车站布局:站台两侧各有一个碉堡,站前广场上停着三辆装甲车。更远处是兵营,隐约可见晾晒的军服。

\"不对劲。\"李云龙放下望远镜,\"你们看那些军装——不像是国军的样式。\"

赵刚接过望远镜看了看,倒吸一口冷气:\"是日军制服!\"

原来这里竟是日军残余的秘密集结地!李云龙立即调整作战计划:兵分三路,同时袭击车站、兵营和军火库。

午夜时分,战斗打响了。李云龙亲自带队攻打兵营。他们剪断铁丝网,悄无声息地摸到营房前。透过窗户,可以看见里面睡得横七竖八的\"士兵\"——清一色的日军!

\"手榴弹准备...\"李云龙竖起三根手指,一根一根弯下,\"三、二、一!\"

数十颗手榴弹同时破窗而入,爆炸的火光瞬间照亮了整个营地。还没等幸存的日军反应过来,战士们已经冲了进去,冲锋枪喷吐着火舌。

\"一个不留!\"李云龙厉声命令。他手持双枪,左右开弓,每一发子弹都精准地撂倒一个敌人。

与此同时,车站和军火库也传来激烈的交火声。突然,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传来——军火库被炸上了天!冲天的火球照亮了方圆十几里,连雪地都被映成了血红色。

战斗持续到天亮。清点战果时,李云龙既震惊又愤怒——共击毙日军官兵一百二十余人,俘虏三十多;缴获的文件显示,这里只是个中转站,更大的基地在百里外的山里。

\"团长!你快来看!\"赵刚的声音从一节闷罐车厢里传来。

李云龙跑过去,顿时血气上涌——车厢里挤满了衣衫褴褛的老百姓,有老人、妇女,甚至孩子!他们眼神呆滞,瘦得皮包骨头,手腕上还烙着编号!

\"畜生!\"李云龙一拳砸在车厢上,\"这是拿活人做实验啊!\"

一个奄奄一息的老者抓住他的裤腿:\"长...长官...山里...还有更多...\"

李云龙立即命令部队休整两小时,然后继续前进。临走前,他们把缴获的粮食分给幸存者,并派一个班护送他们去最近的游击队根据地。

\"团长,有新情况。\"周卫国匆匆跑来,\"审讯俘虏得知,山里的基地不仅有日军,还有国民党派去的专家。他们在研究...细菌武器。\"

李云龙的脸瞬间阴沉得像暴风雨前的天空。他想起抗战时那些被细菌战害死的乡亲,想起那些浑身溃烂却依然坚持战斗的战友...

\"传令下去,\"他的声音冷得像冰,\"全速前进!\"

队伍顶着凛冽的寒风向深山进发。每个人的心里都燃烧着一团火——复仇的火,正义的火。李云龙走在最前面,军刀在鞘中嗡嗡作响,仿佛也在渴望着饮血。

远处,连绵的群山像巨兽的脊背,在暮色中若隐若现。那里隐藏着怎样的罪恶?又有怎样的恶战在等着他们?李云龙不知道。但他知道,无论面对什么,他和他的战士们都会勇往直前。

因为在他们身后,是千千万万饱受苦难的百姓;而在他们面前,是必须用鲜血和生命去扞卫的正义。这,就是军人的使命,这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