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血色黎明(2 / 2)

战斗持续了约二十分钟,日军丢下百余具尸体撤退。独立团仅伤亡三十余人,创造了惊人的战损比。但李云龙没有丝毫喜悦,他守在王小虎身边,看着医护兵给少年包扎伤口。

\"团长...我们赢了?\"王小虎虚弱地问。

\"赢了,大胜。\"李云龙握住少年的手,\"你救了我一命。\"

\"俺娘说...当兵要保护好长官...\"王小虎露出一个苍白的笑容。

李云龙喉头哽住。在前世,他整天在网上抱怨国家这不好那不对,却从未真正理解过什么是牺牲和奉献。现在,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用鲜血给他上了第一课。

\"迅速打扫战场,收集武器弹药!一小时后撤离!\"李云龙下令道。

赵刚匆匆赶来,脸上既有胜利的喜悦,也有深深的忧虑:\"老李,你这打法太冒险了!旅部命令我们阻击两小时后撤退,你擅自改变战术,还主动出击...\"

李云龙抹了把脸上的血:\"老赵,结果不是很好吗?我们消灭了一百多鬼子,自己才伤亡三十多人。按原计划死守阵地,伤亡至少翻倍!\"

\"但这是违反纪律的!\"赵刚严肃地说,\"我们是革命军队,讲究的是令行禁止。\"

李云龙正想反驳,突然意识到自己确实太冒进了。前世的愤青思维让他习惯性质疑权威,但现实中的军队需要纪律。

\"你说得对,我检讨。\"李云龙出乎意料地服软,\"但这次战术确实有效,能否将战果和战术总结上报旅部?或许对今后作战有参考价值。\"

赵刚惊讶地看着李云龙,这个平时倔得像头驴的团长居然会主动检讨?他点点头:\"战果我会如实上报,但你的处分恐怕跑不了。\"

李云龙咧嘴一笑:\"值了!\"

战士们开始打扫战场。李云龙走到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,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。二月的晋西北,大地一片苍茫,远处的村庄冒着袅袅炊烟,与战场上的硝烟形成鲜明对比。

他重生才几个小时,却已经经历了一场生死战斗。前世的程铁柱是个只会敲键盘的愤青,现在的李云龙却肩负着数百名战士的生命。这种转变让他既兴奋又恐惧。

\"团长,找到个活的鬼子军官!\"张大彪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。

李云龙走过去,看到一名日军少佐被两名战士押着。那人约莫三十五六岁,脸上有一道刀疤,眼神凶狠。

\"会说中国话吗?\"李云龙问。

\"支那军官,你们使用了卑鄙的战术!\"少佐咬牙切齿地说,\"帝国军人绝不会向你们屈服!\"

李云龙冷笑一声:\"你们侵略我们的土地,屠杀我们的人民,还有脸说我们卑鄙?\"他转向张大彪,\"搜他身上,看有没有有价值的情报。\"

搜身结果令人意外——从少佐的皮包里找到了一份作战地图,上面标注着日军近期对根据地的扫荡计划。

\"立刻把这份地图送回旅部!\"李云龙命令道,然后看向日军少佐,\"你叫什么名字?\"

\"坂田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,佐藤健次郎。\"少佐昂着头,\"要杀要剐随你们便!\"

李云龙摇摇头:\"我们八路军优待俘虏。带下去,好好看管。\"

战士们押走佐藤后,赵刚走过来:\"老李,你今天的表现...很特别。不仅战术上,还有对待俘虏的态度。\"

李云龙知道自己的行为与原主有很大出入,必须小心解释:\"吃一堑长一智嘛。上次旅长批评我太莽撞,这次我多动动脑子。\"

赵刚将信将疑,但没再追问。

夕阳西下时,独立团开始向根据地转移。李云龙走在队伍中间,看着战士们或抬着伤员,或背着缴获的武器,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。他们唱着八路军军歌,歌声在山谷中回荡。

\"向前向前向前!

我们的队伍向太阳,

脚踏着祖国的大地,

背负着民族的希望...\"

李云龙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。他前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军人,更没想过会为这个国家而战。但现在,当他看着这些质朴而勇敢的战士,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油然而生。

\"团长,前面就到村子了!\"王小虎虽然负伤,但坚持自己走路,只是脸色仍然苍白。

远处山坳里,几间茅草屋隐约可见。那是独立团的临时驻地——小王庄。村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乡亲,他们提着篮子,端着碗,迎接凯旋的战士们。

\"李团长回来啦!\"

\"八路军打胜仗啦!\"

\"同志们辛苦了,快喝口热汤!\"

乡亲们热情地围上来,把煮好的鸡蛋、热腾腾的小米粥塞到战士们手里。几个小孩好奇地摸着缴获的日军钢盔,发出惊叹声。

李云龙被这一幕深深触动。在前世,他只在教科书上看过\"军民鱼水情\"的描述,现在却亲身感受着这种血肉联系。这些朴实的农民,自己都吃不饱,却把最好的食物留给保家卫国的战士。

\"李团长,听说你们打了大胜仗?\"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前,颤抖的手里捧着一碗酒。

李云龙认出这是小王庄的村长王大爷:\"托乡亲们的福,小胜一场。\"

\"这是老汉自家酿的高粱酒,请团长喝一口,暖暖身子。\"王大爷诚恳地说。

李云龙接过碗,一饮而尽。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烧到胃里,却让他感到无比温暖。在前世,他是个被社会边缘化的愤青,现在却受到人民真心实意的爱戴。这种反差让他眼眶发热。

\"谢谢乡亲们!我们八路军一定多打胜仗,保护大家平安!\"李云龙向人群敬了个礼,引来一阵欢呼。

入夜后,团部设在一间稍大的农舍里。李云龙借着油灯的光亮,开始写战斗报告。这是他重生后第一次静下心来思考。

他为什么会来到这里?是偶然还是某种安排?前世那个只会抱怨的程铁柱,现在肩负着数百人的生命和整个村庄的安全。这种转变太过突然,却又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。

\"团长,该换药了。\"卫生员小刘提着药箱走进来。

李云龙这才注意到自己的左臂不知什么时候被弹片擦伤了,血迹已经干涸。小刘熟练地清洗伤口,涂抹药膏,然后包扎好。

\"团长今天真神勇,大家都说您像变了个人似的。\"小刘一边收拾药箱一边说。

李云龙心头一紧:\"哦?怎么个变法?\"

\"以前您总是带头冲锋,今天却指挥得特别有章法。\"小刘笑着说,\"战士们都说,团长这是开窍了。\"

李云龙松了口气:\"打仗不能光靠蛮力,得多动脑子。\"

小刘离开后,李云龙继续写报告。他刻意模仿记忆中李云龙的语气,但加入了许多现代军事术语和战术分析。写完报告,他又开始筹划下一步行动。根据从佐藤那里缴获的地图,日军将在三天后对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。独立团必须做好准备。

\"老李,还没休息?\"赵刚推门进来,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面条,\"吃点东西吧。\"

李云龙这才意识到自己饥肠辘辘。他接过碗,狼吞虎咽地吃起来。面条是用杂粮做的,只有几片野菜,但此刻却胜过山珍海味。

\"报告写完了?\"赵刚拿起桌上的纸张浏览,眉头渐渐皱起,\"这些战术名词...交叉火力、局部优势、心理威慑...你从哪学来的?\"

李云龙早有准备:\"以前在鄂豫皖时,听一个留过洋的参谋讲过。这次试着用用,没想到效果不错。\"

赵刚将信将疑,但没再追问:\"旅部回电了,对我们取得的战果表示嘉奖,但也批评了我们擅自改变战术的行为。旅长命令你明天去旅部当面汇报。\"

李云龙点点头:\"应该的。\"他犹豫了一下,问道:\"老赵,你觉得...我们现在的打法有什么问题?\"

赵刚推了推眼镜:\"问题?你指什么?\"

\"就是...我们的战术思想。\"李云龙斟酌着词句,\"我感觉有时候太死板了,不能灵活应对战场变化。\"

赵刚沉思片刻:\"我们是革命军队,纪律是根本。当然,具体战术上确实需要灵活,但必须在原则框架内。\"

李云龙明白赵刚的意思。在人民军队中,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英雄主义。这与他在前世崇尚的\"个人自由\"理念截然不同。

\"我明白了。谢谢老赵。\"李云龙真诚地说。

夜深了,油灯渐渐暗淡。李云龙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,听着窗外呼啸的寒风和哨兵偶尔的咳嗽声。仅仅一天时间,他从一个现代愤青变成了抗日军官,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,也初步感受到了军人的责任与荣耀。

明天要去旅部汇报,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。日军即将发动扫荡,独立团必须做好准备。而他自己,也需要尽快适应这个新身份,平衡现代军事思维与这个时代的现实条件。

窗外,一弯新月爬上树梢。李云龙在疲惫中沉沉睡去,梦里既有前世的记忆碎片,也有对未来的模糊憧憬。他不知道这次重生是福是祸,但既然来了,他决心不再做那个只会抱怨的愤青,而要成为一个真正能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的军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