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粱地的晨露打湿了裤腿,每走一步都发出吧嗒的声响。李云龙和楚云飞互相搀扶着走在队伍最后,两人的影子在朝阳下拉得很长,像一把张开的剪刀,剪开了1946年的第一缕曙光。
\"老楚,你那些证据...\"李云龙压低声音,\"除了胶卷还有什么?\"
楚云飞的白手套已经成了暗红色,左肩的绷带渗出新鲜血迹。他解开军装第三颗纽扣,从内袋掏出个油纸包:\"358团的花名册...每个阵亡弟兄的名字后面,都按了日军指挥官的手印。\"
油纸包里是一本染血的册子,翻开第一页就看见密密麻麻的名字,有些已经被血渍晕染得模糊不清。在\"王德胜\"三个字后面,赫然是个紫黑色的指纹,旁边标注着\"昭和十九年于临汾\"。
\"这是...\"
\"战俘交接记录。\"楚云飞的声音像砂纸摩擦,\"用三百战俘换一个日军少佐...签字画押的。\"
李云龙的胃部一阵痉挛。他想起现代看过的史料,但纸上冷冰冰的数字远不及眼前这斑斑血痕来得震撼。队伍突然停下,前方传来张大彪的鸟叫声暗号——有情况!
废弃的砖窑出现在视野里,昨晚激战的痕迹犹在。但令人毛骨悚然的是,窑洞前的空地上整整齐齐摆着八具尸体,都盖着晋绥军的军旗。最前面那具尸体的手露在外面,指间攥着半张烧焦的照片。
\"是小陈...\"楚云飞的喉结上下滚动,\"我派他去接应你们的...\"
李云龙蹲下身,轻轻掀开军旗。小陈的脸已经青白,但表情平静,仿佛只是睡着了。那半张照片上是个穿学生装的少女,背面写着\"吾妹惠存\"。
\"埋了。\"李云龙把照片塞回小陈胸口,\"记下名字。\"
他们在窑洞深处找到了被刻意隐藏的痕迹——用刺刀刻在砖墙上的字:\"证据在灶台,追兵往东。\"
灶台下的暗格里是个铁皮箱,里面装满了文件:日军给国军的物资清单、共同防共协定副本、甚至还有几张合影——国军将领与日军军官把酒言欢,背景是青天白日旗与旭日旗并列。
\"操...\"张大彪一拳砸在墙上,\"这帮王八蛋!\"
李云龙仔细翻检着文件,突然抽出一张电报稿:\"看这个!\"
电文日期是1945年12月,发自南京,收件人是\"太原绥靖公署\":\"着即移交731部队全部资料及人员,此系委座手谕。绝密。\"
\"难怪急着灭口。\"楚云飞冷笑,\"连日本人的屎都吃,也不怕噎着。\"
队伍继续向太行山进发。李云龙和楚云飞轮流背着铁皮箱,重量压得伤口阵阵作痛。路过一个被焚毁的村庄时,他们遇到了十几个逃荒的百姓,领头的是个瞎眼老太太,用竹竿探着路。
\"老总...\"老太太听到脚步声就跪下了,\"行行好...\"
李云龙摸出最后两块干粮塞给她,老人却转身招呼:\"妮儿,来谢谢八路爷爷!\"
从废墟里钻出个十来岁的小姑娘,怀里抱着个襁褓。婴儿的哭声像猫叫般微弱,小脸泛着不正常的潮红。
\"病了?\"林助教上前检查,突然倒吸冷气,\"天花!\"
队伍瞬间后退,只有李云龙站在原地。他慢慢蹲下,看着小姑娘绝望的眼睛:\"村里...还有多少人?\"
\"七个...\"孩子的声音细如蚊蚋,\"都病了...\"
楚云飞突然解开行军被,取出仅剩的药品:\"盘尼西林,稀释了用。\"
\"可这是...\"
\"执行命令!\"晋绥军团长罕见地发了火。
他们在村外扎营,林助教带着医务兵挨家挨户救治。李云龙坐在磨盘上,看着炊事班长老周支起大锅熬粥。米是楚云飞从贴身处取出来的,装在一个绣着梅花的布袋里。
\"未婚妻给的?\"李云龙挑眉。
\"家母遗物。\"楚云飞把最后几粒米倒进锅里,\"民国二十七年,太原...\"
话没说完,远处传来引擎声。李云龙抄起望远镜,只见三辆美式吉普正沿着土路驶来,车上的国军士兵钢盔锃亮。
\"隐蔽!\"
但已经晚了。吉普车上的机枪开始扫射,子弹打得磨盘火星四溅。李云龙翻滚到墙后,看见张大彪正把瞎眼老太太推进地窖。
\"保护箱子!\"李云龙对楚云飞吼道,\"带老乡先走!\"
交火持续了二十分钟。国军显然没料到会遭遇顽强抵抗,丢下两具尸体仓皇撤退。但李云龙这边也付出了代价——王喜武腹部中弹,肠子都流了出来。
\"团长...\"侦察班长死死攥着李云龙的手,\"俺娘...在沧州...\"
\"知道。\"李云龙把他的手按回担架,\"打完这仗,我亲自去接她。\"
当夜,队伍在密林中休整。李云龙和楚云飞就着月光研究地图,铁皮箱放在两人中间,像口小棺材。
\"最近的总部在王家峪,但...\"李云龙指着地图上的蓝旗标记,\"要穿过国军三个防区。\"
楚云飞突然用铅笔圈了个不起眼的山沟:\"走这里。358团有个秘密弹药库,能补充些武器。\"
后半夜下起了雨。李云龙蹲在临时搭的雨棚下,看着林助教给文件除湿。有些纸张已经粘连,只能小心翼翼地用竹片分开。
\"团长,你看这个。\"林助教递来一张泛黄的照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