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蜂巢结构(1 / 2)

清晨,大夏科研中心地下实验室的警报声划破了黎明的寂静。

林悦揉着发酸的后颈从全息投影前直起身子,白色科研服的袖扣沾着咖啡渍,眼尾还凝着熬夜的红血丝。她面前的能量护盾测试舱里,淡蓝色的光幕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扭曲——边缘处的光粒像漏沙般向外逃逸,原本应该严丝合缝的防护层,此刻像被剪刀剪破的渔网,在空气中泛着脆弱的涟漪。

“第78次测试,护盾边缘能量泄漏率0.7%。”助手小唐的声音带着疲惫,“和前77次一样,还是卡在临界值。”

林悦的指尖重重敲在操作台上。三天前预委会刚通过“沿海城市优先部署护盾”的决议,可如果护盾连最基础的稳定性都做不到,别说抵御地震冲击波,怕是一场暴雨就能把光幕冲散。

“去把萧署长请来。”她突然说。

小唐愣住:“可萧署长今天要主持‘全球防御资源分配会议’……”

“现在。”林悦扯下束发带,长发如瀑垂落,眼底却烧着一团火,“他说过,护盾是‘人类的龟壳’,现在这龟壳裂了,他必须亲眼看看。”

二十分钟后,萧宇推开实验室的防爆门。他军靴踏在金属地面的声响惊醒了打盹的研究员们,目光扫过测试舱时,瞳孔微微收缩——那抹扭曲的蓝光,和未来基地里被异兽爪刃撕裂的护盾,竟重叠得一模一样。

“边缘泄漏。”他开口,“未来我们用了五年才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
林悦转身,眼底浮起希望:“你知道办法?”

萧宇走到测试舱前,指尖虚点在泄漏最严重的右下侧:“护盾不是铁板一块,它需要‘呼吸’。未来的解决方案是‘蜂巢结构’——把主护盾拆成无数直径十厘米的微型能量球,每个球的边缘和相邻球重叠五厘米。这样泄漏的能量会被相邻的球吸收,形成循环。”

实验室里一片死寂。小唐翻着全息资料:“萧署长,这需要重新建模!现有的能量分配算法根本支持不了这么多独立节点……”

“所以需要改算法。”萧宇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笔,在玻璃上画出交错的六边形,“每个微型球的供能线路单独铺设,但共享主能源。主能源过载时,次级球自动进入储能模式——就像蜂窝,每一个巢室都存蜜,但整面巢脾共用一个根基。”

林悦盯着玻璃上的图案,突然抓起桌上的光脑:“小唐,调3d建模软件!把参数输进去——能量球直径10cm,间距5cm,重叠区域能量耦合系数设为0.6!”

全息投影亮起时,实验室的呼吸声都轻了。原本单一的护盾光幕,此刻变成了无数蓝色光团组成的蜂窝矩阵,边缘的泄漏光粒不再逃逸,而是被相邻的光球“吞”进内部,像落入蛛网的萤火虫。

“理论泄漏率……0.1%!”小唐声音发抖。

林悦的手指悬在“启动测试”键上,回头看萧宇:“如果失败,之前的78次数据都会被推翻。”

萧宇的目光落在她发间翘起的碎发上,那是熬夜时压乱的痕迹:“但如果成功,我们能提前五年救下沿海三千万人。”

林悦按下确认键。

测试舱的警报声中,蓝色蜂窝光幕缓缓升起。研究员们盯着数据屏,心跳声几乎盖过了仪器的嗡鸣——0.08%!泄漏率比理论值还要低!

“成功了!”小唐直接跳上实验台,“林博!萧署长!护盾稳定性提升了50%!”

林悦的手撑在操作台上,指节发白。她望着光幕中流转的蓝光,突然笑出了声:“萧宇,你到底……”

“我不是神。”萧宇打断她,声音轻得像叹息,“我只是不想再看三千万人,在海啸里抓着救命木板喊妈妈。”

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。张猛的身影堵在门口,作战服还带着训练场的汗味:“萧帅!预委会紧急会议!马克那孙子又作妖了!”

萧宇的眉峰一挑:“说。”

张猛把光脑甩过去:“他联合南澳几个小国,说咱们‘用虚假科技骗经费’,还说护盾项目是‘大夏的殖民工具’。现在预委会投票,支持沿海部署的国家从32个掉到17个!”

林悦的脸瞬间冷下来:“需要我去会议现场展示新护盾数据吗?”

“不用。”萧宇把光脑塞回张猛手里,转身时嘴角扬起一抹冷意,“马克要的是‘证据’,我给他看‘结果’。”

两个小时后,预委会大厅。

萧宇站在全球直播的镜头前,身后是实时传输的实验室画面——一只机械暴龙正用金属尾锤轰击蜂窝护盾。尾锤砸在光幕上的瞬间,蓝色光团像活物般收缩又扩张,尾锤竟被弹开了半米。

“这是我们今早研发的‘蜂巢护盾’。”萧宇的声音沉稳有力,“它能将边缘能量泄漏率从0.7%降到0.08%,承受的冲击强度是传统护盾的1.5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