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 王方翼(2 / 2)

危机终在热海之滨迎来决胜时刻。王方翼与叛军主力对峙于广袤戈壁,沙砾被马蹄踏得漫天蔽日,双方列阵足有十里之长。激战正酣时,一支流箭破空而来,竟贯穿王方毅右臂,鲜血瞬间浸透甲胄。左右亲兵惊呼声中,却见他怒目圆睁,挥佩刀斩断箭杆,断箭伤口处血如泉涌,却仍纵马挺枪杀入敌群,麾下将士见主将如此悍勇,无不以一当十,喊杀声震得热海水面波涛翻涌。直至暮色四合,叛军阵型渐乱,竟无人察觉他们眼中的“铁血统帅”早已身负重伤。

阿史那车伯经此恶战,深知正面交锋难敌王方翼,转而玩起“釜底抽薪”之计——他暗中联络王方毅麾下的外族雇佣兵,以重金许诺、威逼利诱,唆使他们发动兵变擒杀主将。却不知王方翼早布细作,对叛军阴谋洞若观火。他将计就计,传令召开军事会议,谎称“天子有赏,论功行赏”,将参与密谋的七十余名外族头目悉数诱入中军大帐。帐外,他命刀斧手藏于毡帐之后,以锣鼓之声掩盖兵刃相接的动静;帐内,头目们还未及反应,便被逐一斩杀,鲜血顺着帐缝渗入沙地,竟无一人逃脱。待肃清内奸,王方翼马不停蹄分兵五路,趁叛军松懈之际发动总攻——阿史那车伯正翘首等待“兵变成功”的消息,不料唐军如神兵天降,营寨瞬间被火攻破,叛军大乱,仅半日便土崩瓦解,此战生擒叛军酋长三百余人,西突厥主力几乎全军覆没。

当捷报传回长安时,朝廷正欲任命阎怀旦为新帅西征,诏书尚未发出,王方毅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已至朱雀门外。李治大喜过望,急召王方翼入朝。满朝文武皆以为,这位力挽狂澜的名将必受重赏,谁知他踏入太极宫时,衣甲下的伤口仍在渗血——拜见天子时,他解开衣襟,露出臂上深可见骨的箭伤,将热海血战的九死一生娓娓道来。

李治望着那道狰狞的伤口,不禁涕泪横流,却唯有叹息连连。非是天子寡恩,实因王方翼乃废后王氏族兄,武后掌权以来,对王氏旧族严防死守,李治受制于后宫,纵有嘉许之心,却不敢赐下分毫封赏,更遑论委以重任。

这位为大唐踏平西域的功臣,历经百战归来,除却天子的几声叹息,竟未得半寸官职、半两金银。他的故事,道尽了盛唐初年宫廷斗争的波谲云诡——在那个讲究“出身胜于功勋”的时代,能力与热血终敌不过一张复杂的关系网。正如后人慨叹:“将军百战穿金甲,不敌裙带绕朝堂。”

永淳元年四月,西域的硝烟尚未散尽,东突厥第三次叛乱的战报又惊破长安的宁静。王方翼望着西北边疆的方向,臂上旧伤隐隐作痛,而他终究没能再踏上那片曾用鲜血守卫的土地——此后数年,他屡遭贬谪,最终病逝于远州任上,唯有热海之畔的断箭、伊犁河畔的战旗,仍在默默诉说着那位铁血将领被岁月掩埋的功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