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魏征去世(1 / 2)

暮春的长安飘着细雨,魏府庭院里的槐树在风中簌簌作响,满地碎玉般的白花混着泥水,像是老天也在垂泪。

魏征枯瘦的手指死死攥着床榻边缘,喉咙里发出粗重的喘息,浑浊的眼睛却死死盯着门口——他在等,等那个让他倾尽一生谏言的人。

\"夫人,扶我...更衣。\"魏征的声音虚弱得如同游丝,裴氏含着泪捧起那件洗得发白的朝服。

布料划过他嶙峋的脊背时,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指缝间渗出的血珠染红了衣领,却依然固执地要系上玉带。

在他心中,哪怕生命最后一刻,也要以大唐臣子的尊严迎接圣驾。

就在裴氏颤抖着为他整理冠冕时,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。

李世民玄色龙袍未系腰带,发髻松散地用玉簪别着,带着太子李承乾径直冲进卧房。

魏征瞳孔骤然收缩,挣扎着要起身行礼,却因气力不支重重栽倒在地。

\"先生!\"李世民三步并作两步扑过去,龙袍扫过满地药碗。

他不顾帝王之尊,扑通跪在青砖地上,双手紧紧握住魏征冰凉的手。

李承乾见状也慌忙跪地,殿内三个人影在摇曳的烛火下,竟看不出君臣之别。

魏征望着李世民眼角新添的皱纹,想起二十年来朝堂上那些激烈交锋。

有次在太极殿,自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,指责皇帝不该为长乐公主逾制陪嫁,气得对方拂袖而去。

此刻看着这位被岁月刻满沧桑的帝王,喉间哽咽:\"陛下...臣再不能...再不能...\"

\"莫说!\"李世民伸手捂住他的嘴,泪水滴落在魏征手背,\"你总说朕听不得真话,可没了你这面镜子...\"话音未落,殿外突然传来炸雷,豆大的雨点砸在窗棂上,仿佛天地都在为这对君臣悲泣。

与此同时,两仪殿内却是暗流涌动。

李泰捂着胸口跌跌撞撞冲进来,绣着金线的锦袍沾满泥污:\"父皇!有人行刺!那箭只差半寸就...\"

他突然顿住——李世民正背对自己,手指抚过贴满奏疏的屏风,眼中闪着奇异的光。

\"知道了。\"李世民头也不回,指尖终于停在泛黄的《十思疏》上。那遒劲的字迹仿佛带着温度,恍惚间又看见魏征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模样。

李泰急得跺脚:\"父皇!您可知幕后主使定是...\"

\"够了!\"李世民猛地转身,眼中寒芒令李泰浑身发冷。

窗外暴雨如注,雨水顺着屋檐汇成瀑布,将皇子未说完的话尽数吞没。

当褚遂良悄无声息踏入殿中时,正撞见李泰涨红着脸退出,袍角扫落案上的青铜烛台。

深夜的两仪殿,李世民独自对着《十思疏》出神。

烛火明明灭灭,恍惚间又见魏征立于阶下,银发在风中飞扬:\"主欲知过,必藉忠臣。\"

他喃喃重复着这句话,忽然剧烈咳嗽起来,掌心沾满鲜血。

守夜的宦官惊恐地发现,陛下枕边放着半块碎玉——那是当年魏征进谏时,被盛怒的皇帝摔碎的信物。

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七,长安天空飘起细雪。

魏府门前,裴氏拦住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,素衣白发在寒风中翻飞:

\"魏征一生清简,当以布衣之礼送他最后一程。\"

消息传入宫中,李世民正在临摹《十思疏》,狼毫突然坠地,在宣纸上洇开大片墨渍。

\"备车。\"

他嗓音沙哑得不像自己。当銮驾行至苑溪楼,望着魏征灵柩的方向,李世民忽然想起初登基时,那个敢在朝堂上直面龙颜的谏臣说:\"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