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章 烽烟再起(2 / 2)

但胜利的喜悦还没持续多久,坏消息接踵而至——太原守将王禀贪功冒进,中伏身亡!辽军趁机攻破东门,幸得种师道及时赶到,才保住半座城池。

\"混账!\"赵桓罕见地在朝堂上发怒,\"朕早说过王禀刚愎自用,是谁举荐他守太原的?\"

群臣噤若寒蝉。最后是白发苍苍的御史中丞颤巍巍出列:\"是...是前枢密使童贯...\"

童贯虽死,其党羽仍在。赵桓强压怒火,现在不是清算的时候。他立即调整部署:命韩世忠分兵五万驰援太原,再调岳飞的背嵬军北上,袭扰辽军粮道。

战争进入胶着状态。辽军虽然兵锋强劲,却始终无法突破宋军精心构筑的防线。而宋军这边,虽然守住了主要关隘,但也无力反击。双方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展开拉锯,每天都有数百人伤亡。

深秋的一个雨夜,赵桓独自在御书房研究战报。突然,窗棂发出轻微的响动。他警觉地抬头,只见一个黑影翻窗而入——竟是浑身是血的韩世忠!

\"老将军!你...\"

\"陛下恕罪。\"韩世忠单膝跪地,雨水混着血水在地上积成小洼,\"老臣擅离职守,实在是有要事相告。\"

原来,老将军在审讯辽军俘虏时,得到一个惊人消息:辽国此次南侵,竟是受了大金使者的挑唆!那个自称\"完颜宗翰\"的金使,向耶律大石保证,只要辽军牵制住宋军主力,金国就会从东面突袭。

\"好一招驱虎吞狼!\"赵桓拍案而起。历史上,正是辽宋两败俱伤时,金国趁机坐大,最终灭了北宋。没想到这一世,金人还是打同样的算盘。

\"陛下,还有更蹊跷的。\"韩世忠压低声音,\"那金使身边有个汉人谋士,据说精通各种奇技。辽军那些改良器械,多半出自此人之手。\"

赵桓心头一震:\"可知道姓名?\"

\"俘虏只听人唤他'林先生'...\"

这个姓氏让赵桓如遭雷击。林霄?不可能,那人明明已经...除非,就像他猜测的那样,\"林霄\"不止一个!

\"老将军速回前线。\"赵桓当机立断,\"朕会派岳飞增援。记住,无论付出多大代价,必须活捉那个'林先生'!\"

韩世忠领命而去,身影很快消失在雨夜中。赵桓转向墙上的地图,手指划过辽东地区——那里,一个叫\"完颜阿骨打\"的女真首领正在崛起。历史的车轮,似乎正朝着既定的方向滚动...

但这一次,他绝不会让靖康之耻重演!

次日清晨,赵桓召见了刚刚回京的岳飞。年轻将领风尘仆仆,铠甲上满是箭痕,却掩不住眼中的锐气。

\"岳卿,朕要你即刻北上。\"赵桓递过一道密旨,\"不仅要解太原之围,更要找到那个金国谋士。\"

岳飞展开密旨,只见上面写着八个字:\"生擒林某,不计代价。\"

就在岳飞准备出发时,杜丽娘突然闯进大殿。这个一向守礼的少女此刻满脸泪痕:\"陛下!毕大人...毕大人快不行了!\"

天工院的病房内,毕昇躺在榻上,面色灰白如纸。原来他连日操劳,伤口恶化却不声张,今晨突然呕血昏迷。杜丽娘用尽办法,也只能勉强吊住一口气。

赵桓俯身握住毕昇枯瘦的手:\"爱卿还有什么心愿?\"

毕昇的嘴唇蠕动着,吐出几个模糊的音节。赵桓凑近才听清,他说的是:\"活...字...拼音...\"

\"朕答应你。\"赵桓声音哽咽,\"必让天下孩童,都能用上爱卿发明的拼音识字。\"

毕昇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,随后永远地闭上了。病房内哭声一片,赵桓却沉默地走到书案前,提笔写下\"文正\"二字——这是文臣的最高谥号,从未赐予过匠人出身者。

\"传旨。\"皇帝的声音在悲伤中格外坚定,\"追赠毕昇太子太傅,谥文正。其子孙世袭天工院博士衔。\"

当日下午,岳飞率军北上。与此同时,一队特殊的信使从汴梁出发,奔赴各大战区。他们携带的不是军令,而是一摞摞新印制的《拼音千字文》——毕昇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。

战争仍在继续,但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。站在城楼上目送信使远去的赵桓,仿佛看到了数百年后的景象:大宋的孩童们捧着拼音读本,朗朗书声响彻云霄。而毕昇这个名字,将与蔡伦、张衡并列,永载史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