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内一时寂静。远处传来守夜士兵的梆子声,更显得凄凉。
第二天清晨,栓子被号角声惊醒。他揉着眼睛爬出帐篷,只见城门口停着十几辆牛车。王贵正在帮忙搬运尸体,每具尸体都裹着白布。
\"这是...\"
\"送英灵回家。\"王贵的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,\"陛下有旨,凡战死者,都由官府送回原籍安葬。\"
栓子看见一个穿着文官服饰的中年男子,正小心翼翼地往每具尸体怀里塞东西。走近了才发现,那是一块块木牌,上面刻着姓名籍贯。
\"那是户部李主事。\"王贵低声道,\"他儿子昨天刚找到...在北门废墟里。\"
正午时分,赵桓亲自为阵亡将士上了第一炷香。香烟袅袅升起时,不知是谁先哭出了声,接着整个潼关都淹没在压抑的呜咽中。
傍晚下起了小雨。栓子蹲在城墙根下,看着雨水冲刷砖缝里的血迹。王贵走过来,递给他一个油纸包:\"厨营新做的炊饼,趁热吃。\"
\"叔,仗打完了,咱们去哪?\"
老兵望着雨幕中若隐若现的黄河,许久才道:\"回家。\"
雨越下越大,冲刷着城墙上的血污,也冲刷着每个人心里的伤痕。明天,幸存的将士们就要各奔东西。但今夜,他们还要为死去的同胞守最后一夜灵。
韩世忠独自站在北门废墟上,手中握着半片烧焦的衣角。岳飞在不远处看着他,最终没有上前。有些伤痛,注定要独自承受。
子时的更鼓响起时,赵桓仍在灯下批阅奏章。案头放着明天要颁布的《抚恤诏》,墨迹还未干透。一滴水珠突然落在\"凡阵亡将士子女,免赋二十年\"的字迹上,晕开一小片墨渍。
窗外,雨声渐歇。潼关的夜,终于安静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