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画中画(1 / 2)

睡到自然醒后,朱云峰在小巷里的早餐店买了两个包子当早餐,匆匆忙忙吃了,就往古玩一条街去了。

宋都古玩城东区\"墨韵轩\"的鎏金招牌下,朱云峰掸了掸保洁服上的灰尘。透过雕花木窗,他看见店主正在给幅山水画打蜡——这是给做旧画作包浆的土法子。

\"老板,能看看这幅吗?\"他指着墙角泛黄的立轴,仿佛很小心的问店主。

店主推了推金丝眼镜,山羊胡翘起:\"小兄弟有眼光!这可是文徵明晚年真迹,您看这皴法...\"他抖开画卷,泛潮的霉味扑面而来。

\"这墨色发浮啊。\"他故意用袖口蹭了蹭画面,指尖暗运《太虚混沌诀》,灵气渗入纸纤维:\"您看,连乾隆年的裱工都没有。\"

店主脸色微变,又展开幅花鸟:\"那看看这幅恽寿平的没骨花卉?\"

朱云峰摇摇头,东张西望,看到货架顶上放着一卷轴,布满了灰尘。运转太虚混沌诀,透视之下,却发现另有玄机,忍不住心跳加速。

\"货架损上那卷破的怎么卖?\"他搓搓手,-装作漫不经心地问。

\"你说这个?\"店主搬过一张椅子站上去,拿下缠着胶布的卷轴,\"民国仿沈周的《庐山高》,你看这虫蛀...\"

画卷展开刹那,朱云峰险些压不住惊呼。表层拙劣的斧劈皴下,藏着真正的披麻皴!更有一方\"启南\"朱印隐在补绢之下——正是沈周早年的字号。

(注:沈周字启南,晚年号白石翁。斧劈皴多用于南宋院体,披麻皴则是元四家至明吴门主流)

\"这仿得也太次了。\"朱云峰屈指弹了弹画心,\"民国时上海旧校场作坊的货色,用的是机制棉连纸。\"

他指甲在题款\"沈周\"二字上一刮:\"您瞧,这墨里掺了骨胶,遇热会发黏。\"说着掏出打火机燎向边角。

\"使不得!\"店主慌忙拦住,\"小兄弟是行家?\"

\"跟着师父学过两年裱画。\"朱云峰指腹摩挲破损处,\"这画要是真的,该用明中期的方絮纸。您看这纸纹...\"他撕下块碎屑浸入茶水,纤维立即散成絮状。

店主眼底闪过狡黠:\"就当仿古工艺品,五百块拿走。\"

朱云峰掏出皱巴巴的钞票:\"两百,我拿回去练揭裱。\"

交易完成时,店主嘴角压不住笑意。这破卷轴是三年前从山西收房契搭来的,放在店里三年了,五十块都没人要,今天终于卖出了。

朱云峰拿着卷轴迅速离开了古玩街,激动的回到了出租屋,将画幅平铺在捡来的床板上,用喷壶均匀打湿。待纸浸透后,他屏息运起《太虚混沌诀》,指尖凝聚的灵气薄如蝉翼。

\"嗤——\"

表层民国裱绫应声而裂,露出底下的明代花绫。当他揭开第三层托纸时,整间屋子突然弥漫起沉檀香气——这是古人为防蠹特制的\"龙脑浆\"!(注:明代书画装裱常用黄檗汁、龙脑、麝香等配制防虫浆)

真迹显现的刹那,朱云峰连退三步。但见苍劲的披麻皴勾勒出庐山五老峰,中锋用笔如屋漏痕般凝重。最绝的是云海处的淡墨渲染,竟能看出七层积墨!

他双手颤抖着展开题跋:

\"成化丁未春三月,白石翁为醒庵先生寿...\"

这正是沈周45岁为恩师陈宽七十寿辰所作《庐山高》!北京故宫那幅是摹本,真迹竟藏在民国伪作之下。

(史实:《庐山高》现存台北故宫为沈周41岁作,此处理论虚构)

这真迹,卖给谁好呢?自己根本没这方面的人脉啊。看来只有求助自己的研究生毕业导师了。

朱云峰视频连线自己的导师陈德生教授:“老师,我在这边发现一幅沈周的真迹,庐山高,您给看看。”视频转向那幅画。

\"小朱啊,你确定是沈周真迹?这视频里看不准。\"陈教授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,\"上个月苏富比拍过一幅他的《江亭避暑图》,成交价2.3亿......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