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 浮桥渡河(2 / 2)

汝河对岸的李四,一看到红灯熄灭,便知道河对岸已经做好准备。

于是,在从营寨里伸出的两个巨大滑轮组的配合下,共二十四辆战车,缓缓拉动那两个长度将近七十丈的铁链,

最后,将铁链固定在这边河岸上的水泥台上。

旋即,也熄灭了汝河西岸的红灯。

在浮桥上等候的工兵们,立即拿出U字型的铁卡子,将七个大型三壳体木筏连接处、连同木筏两侧的铁链,从卡口中紧紧卡死。

六十根粗壮的、带有铁尖的竹竿,迅速地被插入水下,充当锚链紧紧地将木筏固定住。

至此,一个长度一百四十多米、宽度四米多的东西走向的浮桥,就架在了汝河的河面上。

得到浮桥架设完毕的消息后,在营寨南侧的一个暗门迅速打开。

第一师副师长胡三,迅速带着刚刚吃过夜宵的,第一师近卫第一旅一千余士兵,悄无声息地踏上浮桥。

因为浮桥的承重能力,他们只能以极为松散的队形、和极为散漫的脚步(这是杨平的交代,整齐的步伐会产生共振,搞不好能把浮桥震解体了),

缓缓地通过了这座极为稳固的浮桥。

等胡三的脚步踏上水泥台时,这位杨平极为器重的军官,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:

“只要我第一师踏上了地面,这天下就没有谁,能击败我们的队伍!”

近卫一旅之后,就是教导一旅;接着是11旅、21旅、31旅,士兵们在各自在旅长的带领下,一段一段地渡过浮桥。

最后则是第一师代理师长王成,领着第一师师部的工程人员、器械人员和后勤人员,带着装备缓慢地通行。

杨平领着诸葛亮,站在高高的箭塔上,借着自己营寨里的灯火通明,观看浮桥上的情况。

(杨平为了这一刻准备太久了,同时为了防备袁军夜间袭营,杨平的河西大营,每天晚上都是十步一个大大的火盆。

对此,袁军已是见怪不怪了!一切的准备,只为发起总攻时,能够提供便利。)

杨平见第一师已经全部过河了,头也不回的问道:“孔明,第一师过河用了多久?”

诸葛亮估算一下,回答道:“约半个时辰。”

“现在什么时辰了?”

“丑时二刻。”(凌晨两点多)

四月下旬了,天亮的比较早,大概凌晨四点半,天就会蒙蒙亮。

也就是说,杨平还有最多三个小时的时间。

按照第一师的速度,倒是勉强能将一万八千主力,全部送到汝河对面。

时间充足,杨平也就放下心来。

于是接过吴土递来的马扎子,端坐在箭塔上,看着下面出动的车骑营。

按照杨平的计划,第一师出动完毕后,会在浮桥周围列阵警戒;

随后,车骑营就会通过浮桥,抵达浮桥正东两里外进行警戒;

随后出动的就是近卫营和教导营,这两个营会作为预备队进行警戒。

最后出动的是龚都的第四师。在主力全部过河后。后勤营会在浮桥东岸扎临时营地,提供医疗等后勤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