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5天的行进,桥蕤终于带着1000多残兵败将回到了寿春城,在傍晚时分,见到了外出打猎而归的袁术。
桥蕤当即便跪地请罪,言说自己轻敌,被张辽率领全甲精锐打了埋伏,丢了平舆县城。
在袁术问及上蔡县是怎么丢的时候,桥蕤只能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。
但没过多长时间,在上蔡城被杨平放还的雷薄家眷,派遣一名亲兵向寿春而来,此时也刚好赶到。
在听闻上蔡城是遭到万余黄巾精锐(黄巾贼寇)攻击,最后更是被所谓的天罚轰开了城门才丢的。
特别是那位亲兵说道,自家主将曾两次向平舆县桥将军求援,但桥将军不知何故却迟迟不发援兵。
这下子,袁术是又惊又怒,惊的是,虽然半个月前曹阿瞒派遣的使者程昱,已经言说杨平会妖法,能使役天雷,但他只当曹阿瞒被杨平打得大败,脸上挂不住就编了这么一个鬼神的故事。
而此时听闻自己的部下,也遭到了天雷攻击,那是极为惊惧的,因为袁术这人很信奉方士之言。
袁术怒的是,桥蕤发兵救援上蔡城,竟如此怠慢!
袁术决定群策群力商议对策,于是召集在寿春的诸将,以及自己手下最为倚重的谋士韩胤前来。
袁术喜奢华,所以寿春的袁府内烛火通明。
来到府上的谋士、将领在听闻雷薄亲兵讲述上蔡城是怎么丢的,以及桥蕤仔细诉说了自己被张辽伏击的景家祖坟之战。
但桥蕤却没有说自己被张辽俘虏,只说自己力战突围,回到平舆县后知道守不住,就带着精锐东返。
众将听完皆沉默不语,倒是与桥蕤关系极为紧张的大将张勋,开口说道:\"主公,末将以为上蔡与平舆县这场战斗,乃张辽、张文远使得围魏救赵之计(三国时代的人没有围点打援这个概念)。
所以派万余精锐围攻上蔡者,乃为图平舆县桥将军也。
此战桥将军兵败,非战之过,乃是智谋不足也。
还请主公看在桥将军忠心耿耿的份上,饶恕他这一次。\"
张勋虽然在为桥蕤求情,但却暗戳戳地讥讽桥蕤智谋不足——这就是袁术手下众将的常态,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和。
其他将领听了,也纷纷附和道:\"桥将军虽智谋不足,然忠心可嘉,请主公饶恕。\"
袁术一听,本来还想重罚桥蕤,但转念一想,如果自己重罚桥蕤,岂不就成了众将所说的智谋不足嘛,于是就冷哼一声:\"且恕了尔丧师失地之罪,允尔戴罪立功。\"
桥蕤赶紧行礼道谢。
袁术问身旁的谋士韩胤:\"韩胤(找不到他的字),汝以为,吾等该如何行事?\"
韩胤躬身说道:\"半月前,兖州刺史曹操曾派程昱来寿春。
其一者,为表奏刘辟为汝南郡太守,使汝南郡各部黄巾贼自相残杀,最后我等坐收渔翁之利。
然,从桥将军所言来看,汝南郡此时恐已归太平民团杨平所属也。
黄巾贼虽有攻伐,但如蛊虫相噬一般,成就了杨平这个蛊王。
前两天,有汝南郡偃城县豪族周家,携带家族嫡系来到寿春。
某听其言,杨平在汝南郡,有彻底将世家豪族连根拔起之志,并将我等祖辈辛苦开拓之土地,分于那些贱民之属。
属下以为,妖人杨平,不得不除!\"
袁术听完,急切的问道:\"曹阿瞒前时派程昱来时,言说他兖州空虚,刘备定会在春耕之后去攻兖州,
届时徐州空虚,正是我等起兵,拿下徐州之时。
此时若轻起大兵,向西攻打汝南郡,岂不错失收取徐州之良机耶?\"
韩胤略作思考,这才回复道:\"主公,进军汝南与袭取徐州,两者并不冲突。\"
袁术忙问其故,韩胤这才说道:\"此时已近3月下旬,淮南地区春耕已毕,徐州地区春耕已将结束。
前些时日,听闻徐州百姓纷纷请刘备出兵兖州,为曹孟德屠徐州之事复仇。
刘备之所以按兵不动者,乃恐主公在其出兵后,遣兵袭取其徐州也。
此时,正好杨平妖人占领汝南郡,并覆灭主公部下6000余人。
主公当以此借口,派出大军征讨妖人杨平。
刘备见我等大军西进,定然放下心来北上攻击兖州。\"
韩胤说到此处,就停下了。
袁术此人虽然好大喜功,又有些目中无人,但能成为一方诸侯,那确实是有点脑子的。
思考后,问韩胤道:\"此莫非声西击东乎?\"
韩胤捋着胡子点头称是。
袁术当即反应过来了,前段时间,原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曹豹(历史上,就是他迎吕布夺徐州的),因不满刘备对其职位安排,暗中给他送信,表示自己愿为内应,请左将军发兵占据徐州。
袁术想到,既然有内应,那么攻取徐州,只需准备一支精兵便可,出动大军反而会打草惊蛇。
心中稍作计较,袁术当即对堂中诸将下令道:\"纪灵,由汝率一万精兵潜伏于宿县,待吾遣使通知后,汝即刻出兵袭取徐州。\"
堂下一员身高将近9尺,威武不凡的将领拱手领命。
袁术又命令道:\"以张勋为主将,韩胤为监军,桥蕤,令汝为副将戴罪立功。陈兰为先锋。
起大军三万,另征调民夫3万,号称10万。
整顿完毕后,即刻西进。
令驻守于徐州边境之部队,分批次向西集结,以迷惑徐州刘备。\"
堂中诸将纷纷领命。
次日,作为先锋的陈兰,便开始整顿寿春城内的军卒,一日之间,便将5000先锋大军准备完毕。
第二日(3月20),便率领5000先锋大军向西而去,先期驻扎在汝南郡的汝阴县(今阜阳县)。
随着3月20日,陈兰的先锋大军开始西进,
杨平策划的,牵扯到袁术、刘备、曹操、袁绍、吕布、张济、刘表等,当世八成以上的实力派军阀,参战兵力超过30万,历时3个多月的中原大混战,就此拉开了帷幕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