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章 桥蕤出动(1 / 2)

雷薄派出的求援亲卫,虽然是趁夜色而出,但仍被在南门警戒的护民军斥候发现。

不过斥候也没有追赶或截杀,而是迅速将这个消息报给了城东的何曼。

何曼一听到有3匹快马出南门向南而去,就对着钟矛轻松地说道:\"钟司马,看来,今日我等不惜伤亡猛攻上蔡城,确实给了雷薄极大的压力。

这3匹快马,估计是到平舆县求援去了。\"

刚刚因为盘点损失而心疼的钟矛,此时也露出了一丝放松,回答道:\"我等总算完成张元帅交代的任务了。\"

随后又问道:\"何帅,明日我等是否还要继续攻城?

毕竟两日攻城,我军已经损失了1500余人。\"

在钟矛的想法中,既然完成了任务,那就没必要再做无谓的牺牲,明天休息一天,后天清晨,让都督的亲卫用轰天雷炸开城门,就可以拿下上蔡县了。

谁知何曼这位悍勇的猛将却毫不犹豫地说道:\"明日继续攻城,还要按今日攻城的强度进行。\"

钟矛不解地问道:\"何帅,都督给了我等破城之妙法,仅需极小的代价就能攻破上蔡城。

这两日所以进行如此强度的攻城战,只是为了给雷薄压力,让其求援。

现在目标已达到,为何明日还要继续如此攻城?\"

只见雄壮的何曼咧嘴一笑道:“我等不继续给雷薄施加压力,他就不会连续不断地向桥蕤求援。

如果桥蕤不慌,如何能仓促出兵,给张元帅野外伏击制造机会?!\"

何曼这个大老粗理由给得极其充分,实际的想法却是:既然加入了杨都督的护民军,那肯定要打出点儿能拿得出手的战绩,好好地露个脸,不能让何仪专美于前!

与何曼有同样想法的,还有攻击西门的黄邵。

其实今日攻城,对雷薄来说,最危险的还真不是北城墙,而是西城墙——

在最后一次攻击中,眼看已有士兵上了城头,黄邵身披全身铠甲,胸前还挂着一副护民军的板甲,手持斩马刀,带着亲卫冲上了上蔡县西城墙。

当时正是傍晚时分,刺眼的阳光极为不利于守城士兵。

上到城墙的黄邵勇不可挡,刀锋扫过,一片残肢断臂!

而城头士卒的刀剑,砍在黄邵的板甲上只是冒出一层火花,无法破防。

即便是被士卒用长枪顶住,那个坚韧的板甲被刺穿以后,也紧紧地卡住了枪头,再加上身上穿的二层甲,黄邵就跟没事人一样,在城墙上横冲直撞!

虽然黄邵没有许褚、典韦那么强的离谱,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人中豪杰了。雷薄在守住了北城门后,见西城墙遭遇如此重创,

顾不上疲惫,带着亲卫杀了过来。再加上城墙下当做预备队的一个校尉部500余人。也在其校尉的带领下杀了上来,不断从两侧挤压黄邵登城士兵的活动空间。

最后见势不可违,黄邵亲自断后,带着所部士兵安然下了城头。

然后,部署在城墙外的16部三弓床弩和16台轻型弩炮,一阵密集的覆盖,让刚刚赶走黄邵的雷薄所部瞬间倒下一片!

甚至,如果不是亲卫反应迅速,将雷薄压倒在地,一支儿臂粗的弩箭就会将雷薄洞穿。

收兵以后的黄邵,在与其他两面城墙汇总后发现,只有自己的损失最大,伤亡700余人!

而北城墙的护民军后勤营,却只损失了不到300人。

这一比较,本来十分自信的黄邵,却有了一丝沮丧——北城墙的3000护民军后勤营是什么成色,他黄邵一清二楚,只是临时调配的新兵和一些民众,

这些人只是经过杨都督初步的训练,就能在那位只经历过一场守城战的营长路大的指挥下,有条不紊地,和守军打出一比一的伤亡比。

这一比较,更加坚定了黄邵要打一个出彩仗、在杨都督面前露脸的想法。

所以,在黄邵得到了何曼明日继续强攻上蔡城的命令后,

拖着疲惫的身体,召集手下军官准备攻城物资。

天亮以后,东、北两面还没有行动的时候,黄邵所部就在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后,擂响了战鼓。

2000多人开始缓缓地向城墙压去,距离城墙百步外时,后勤营给他们配备的16部三弓床弩和16部投石机,就开始向城头进行攻击。

十多部加了轮子的云梯,被辅兵们推着缓缓向城墙靠近。

在这些辅兵们旁边,是举着大盾、木板的战兵。

等靠近城头30步,这些战兵们就开始向城头进行零星的弩箭射击。

从低处往高处射箭,无论是箭矢的准度、还是威力,都是差强人意的,几轮射击对城头造成的伤亡寥寥无几。

但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压制城头上的弓弩手,让12部云梯挂上了城墙。

随着隆隆的战鼓敲响,手持圆盾、环首刀的精锐青壮,开始攀爬云梯。

城头上不断有滚木礌石、标枪箭矢向下杀去,攀爬的士兵们就如爬墙的蚂蚁一样,不时就有人惨叫着摔下来……

一般来说,攻城战的第一波攻击,城墙上的守军是精力最充沛的,攻城者成功几率也不高。

见能登上城墙者寥寥无几,而且还很快被城上守军反杀,黄邵敲响了铜锣,鸣金收兵。

稍事休息后,便开始组织第二波攻击……

3月11日这一天,黄邵的西城墙进行了5次攻击,最后两次几乎都快成功了,却被雷薄——这位放眼三国时代,也能称得上二流顶尖的武将,率领亲卫给打了下去。

天色将黑时,这一场惨烈的攻城战结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