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清闲时,杨平又对其刚来到这个世界所做出的战略规划进行了一些调整。
毕竟刚到这个世界时,一切都只能存在于想象中,而经历这两个月的发展,以及与曹操的交锋,使杨平对汉末这个时代,了解更加深入,能够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。
关于吕布这一方势力如何运用,杨平心中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方案:
吕布勇猛,而且也非士族豪强出身,若在其落败时,则有收归即用的可能性。(女神只有在落魄的时候,癞蛤蟆才有可能吃上天鹅肉!)
吕布手下的将领侯成、宋宪、魏续,史书明白的记载,这三人最后在曹操兵围徐州时,反叛了吕布,杨平对他们印象也不怎么好。
杨平在意的是吕布手下张辽、高顺两位大将,以及吕布军中的千余骑兵。
张辽有帅才,高顺忠贞无比,而且这两位,杨平有收纳的基础条件,至于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威力,就不用赘述了。
倒是吕布手下的谋士陈宫,杨平从史书上得到的信息来看,这是个沽名钓誉、又有野心的世家子弟,
其利益与屁股是彻底坐在世家一方的,绝对不可能认同太平民团的理念,为杨平所用。(关于陈宫,会在本章后面的“作者有话说”给予补充,这里就不水字数了。)
所以这几天,杨平就针对吕布和陈宫设计了一套坑人的计策,最后绝对会让吕布和陈宫反目!
这才是杨平一见到吕布,就撺掇他劫掠颍川世家的最根本原因。
这个做法很有利吕布,但是却触动了陈宫的根本利益。
吕布会向现实低头,采取这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得到粮草;陈宫为了世家利益,必定会反对杨平提出的劫掠之策。
杨平跪坐在几案前,在脑中迅速将来许县的目的回想一遍后,就见堂前进来一位相貌堂堂、气度不凡的中年文士。
吕布给陈宫介绍道:\"公台,此乃护民军团杨都督也。\"
又对杨平道:\"此乃吾之谋士陈宫,字公台。\"
杨平起身与陈宫见礼。
陈宫盯着杨平看了许久,才淡淡地说道:\"杨都督之威名,吾近来如雷贯耳。不曾想却如此年少,真乃少年英雄也。然,如此年少,却杀心太重,不利长寿矣!\"
不怪陈宫如此冷淡,虽然吕布能得颍川郡全赖杨平计策之功,甚至能赶走曹操,也是靠着杨平在版梁击败了曹军五千精锐才得以实现。
但陈宫进到颍川后,就有世家请其到家中宴席,其间说明杨平对世家子弟之态度,特别提及杨平攻破了三个坞堡,就把三家嫡脉子弟尽数杀尽,这让陈宫极为不喜。
见陈宫言语阴阳怪气,杨平也讥笑地回应道:\"本都督听闻,陈公台先说服兖州世家共举曹操为兖州刺史,
后又趁曹操进攻徐州时,联合兖州世家反叛。
说不得,公台先生真有一张利口也。\"
杨平这话,在任何一个时代都等于当面打人家的脸。
陈宫这还能忍?!占着身高优势,低头看着杨平,右手握向剑柄,怒声问道:\"竖子安敢辱我?某之剑不利乎?\"
言毕,腰中剑已露出剑锋。
吕布快步走来,分开杨平与陈宫,劝解陈宫道:\"公台何故与少年人一般见识?不必如此剑拔弩张。\"
又转头对杨平喝道:\"汝小小年纪,如何出言伤人?且向公台道歉。\"
从吕布这两句话可以看出,跟了他几月的陈宫,在其心中的地位确实没有这刚认识半个多月的杨平高。
毕竟吕布这位草莽出身的武将,感觉杨平更对他的胃口,嗯,也确实有拿杨平当未来女婿考察的心思。
陈宫确实学识渊博、智谋出众,但吕布知道这位陈公台是打心里看不上自己这群武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