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县西门外人声鼎沸,杨平率领护民军团两千两百余人在此扎营歇息。
三百多口大滏冒着热气,浓郁的香味聚在营地周围,引得坐在营地侧边的四千余人口水直流,以至于他们渠帅说得什么,大部分人都没听到。
“二三子……杨都督之命既某家之命,尔等当听命行事、死不旋踵!”看着流口水的部众,何仪脸色阴沉,心中嘟囔一句“不当人子也!”举起大喇叭怒吼道:“尔等可听明白了?”
“明白……”稀稀拉拉的声音让何仪脸色更加难看,扭头对杨平道:“杨阿弟,愚兄惭愧,所练之兵实无法与阿弟之兵相提并论。”
刘辟、何曼、黄邵三人正在许县东率领大军警戒,防备曹军突袭,所以,四千青壮就只能让何仪代为交接了。
杨平宽慰何仪道:“四位阿兄能在一夜之间,挑选四千余有家室的青壮,已是难得,不必过于苛求。”
又看了一眼盘坐地上也没有个统一坐相的青壮,对何仪邀请道:“阿兄,且随小弟用餐,其它杂事,饭后再说。”
杨平的大军,武器辎重缺口挺大,特别是帐篷,只有原来魏家用来郊游的十余顶。杨平选了个最大的当中军大帐。
作为主将,杨平还是有些特权的,至少能在大帐内用餐。
这里要说一句,汉朝人一天只吃两顿饭!
杨平为了让他这帮孱弱的青壮们,能够迅速的强壮起来,在他手下当兵,可以一天吃三顿。
行军时的午餐比较简单,小米粥配上两个面饼,重要的是,杨平把魏家坞堡旁边几十亩的竹林全给霍霍了,所以,他们中午可以吃些带盐味的笋丝。
杨平的碗里还有几块肥肉,请何义吃饭,当然也要给他备几块肥肉了。
当兵的吃饭,那速度必须得快,所以,刚进大帐没多久杨平,就陪着何仪再次走了出来。
这时的营地里,那是相当热闹——为了给这帮刚加入他队伍的客军一个好印象,这四千人,不仅每人有一碗浓稠的小米粥,两个巴掌大的面饼,几根带着咸味的笋丝,重要的是一人有一片薄如蝉翼的肉,就这,杨平的肉食储备已经去了一小半!
就这么点东西,放在21世纪,根本就没人稀罕。可是这帮很久没见过肉味的青壮(就称他们为青壮吧,实际上一个个的仍然是虚弱不堪),吃的那是津津有味,碗都不用洗了,被他们舔的相当干净。
看着舔碗的部众,何仪脸黑的简直是没眼看了。杨平开口道:“上元之夜,攻破坞堡后,小弟的那些部众,因为吃的太急,还有被噎死的!”
杨平不惜自爆家丑,给足了何仪面子,他这才收起了那张黑到了极致的面孔。
肚子里有了食物,这四千多人也就安静了下来。看着排队就餐的护民军团,这帮青壮自己也感觉到了汗颜,再次集结时,这帮人也勉勉强强的站直了身体。
杨平站在双轮板车上俯视着这群人,面色威严的说道:“二三子,何渠帅调尔等入本都督帐下。
其目的,尔等应已知晓,就是由本都督带领尔等去临颍县狙击曹军,为尔等家人活命争取时间。
二三子,告诉本都督,我等为何而战?!”
在这四千余人懵逼的时候,排列在他们左右的护民军团第一旅、第二旅将士,“哗”的一声,用竹矛捣地,大喝道:“我等为家人而战,为活命而战!”
连呼三声,声震全场。
反应过来的四千余人才稀稀拉拉的呼喊道:“我等为家人而战,为活命而战!”
“尔等刚刚没吃饭耶?!大声点,本都督听不到。”
“我等为家人而战,为活命而战!”这次声音稍微大了点,也整齐了点。
“尔等妇人耶?!声若蚊蝇!大声点,让本都督见识一下尔等男子汉气概!”
“我等为家人而战,为活命而战!”终于有点气势了。
“壮哉!这才是我大汉儿郎应有的气势!”杨平大手一挥,后备第一旅的五百余人,提着包袱来到了杨平身侧。
杨平又举起大喇叭:“尔等入本都督帐下,去为身后的家人搏取活命的时间,本都督敬佩汝等,不愿汝等白白送命。
二三子,且排好队伍,一人领取草鞋一双,竹甲一副,护胸陶盘一个。”
话说杨平这半个多月,算是把魏家坞堡安排的明明白白——所有能用上的东西全被他用上了,估计等大部队南撤以后,整个魏家坞堡会安照他的交代,一块砖头、一片瓦都不会留下。
魏家坞堡旁的几十亩竹林,现在也只剩下竹根了,杨平放手发动群众,制作了近万副粗制滥造的竹甲。
选用粗细合适的竹竿,制做了七千多根长两丈半(将近6米)削尖碳化的竹矛。
又制作了三千多把,带着大片枝丫、长度两丈的狼筅(图1)。
竹甲、竹矛、狼筅,成为杨平队伍里暂时的主战武器,辅助武器则是长度六尺的竹标枪和投石索,外加威力较小的竹弩。
如果用这些武器去对战曹军,那简直是去送死。
杨平手中的杀器是用粗壮的竹子制成的可拆卸的轻型配重式投石机,能将两三斤的重物投掷到百丈之外,威力虽然不足,但是数量足,杨平此次出征携带了120部投石机。
那两个仙人确实没忽悠杨平——在他的神魂彻底接收了现在的身体后,杨平发现,他三岁以后的记忆变得无比清晰,那可是经历过网络信息大爆炸的记忆呀!他想找什么资料,直接从记忆中调取就行了(这个金手指怎么样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