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章 消灭袁术骑兵(1 / 2)

当张和指挥着60辆战车,带着1000余人的车骑营,赶到第一师阵列东边时,刘处带领的100余精锐骑兵,早已在前边严阵以待。

只听见隆隆的马蹄声传来,站在一丈多高战车指挥塔上的张和,就看见南面一道黑色的洪流快速奔来,在阵前一里多地外开始减速,最终停留在第一师正面之前200余步的位置。

张和拿出单筒望远镜,借着皎洁的月光以及袁军北寨里的火光,仔细一看,

这支骑兵约有千余人,装备称得上精良,至少人人都有一副铁甲。

至于骑术,张和估算了一下,刚刚这帮人从冲锋状态到停止状态的距离,得出的结论是:

和刘处那100精锐并州狼骑相比,差远了!

虽然张和感觉对面骑兵的骑术差劲儿,但袁军的骑兵统领梁刚,却对自己麾下千余人的骑兵很有自信。

见对面护民军列阵严整,自己在这干耗着也不是那么回事儿,于是就命令手下一名叫汪猛的骑兵百长,纵马到阵前挑战。

只见那汪猛身长八尺,手拿一杆马槊,骑着一匹枣红马,快速突至第一师阵前100余步,跃马扬鞭,耀武扬威地喝道:

\"前方贼军,何人前来领死?!\"

杨平的护民军第一师中,还真没有能打的猛将,所以,第一师谨守队列,鸦雀无声。

在车骑营的张和不禁摇了摇头,不屑地对同车的士兵说道:\"这都什么时代了?还出动武士单挑!

都督说的果然没错,什么时候都有脑子犯抽的人。\"

结果,张和还话没说完,就见前方带领机动骑兵的刘处,一夹马肚子,快马挺上前,远远地呼喝一声:\"那贼将看箭!\"

话音刚落,便搭弓射箭,嗖的一声,一支狼牙箭,直挺挺地向着50步外耀武扬威的汪猛射去。

光线昏暗,汪猛看得不是真切,听到冲过来的战马上贼将让他“看箭”,条件反射地趴到马背上。

一支箭羽从他背后掠过,射向远方。

待汪猛坐起身来,却又听到\"贼将看箭\"的喊声,

王猛再次趴到马背上,不过,这次却没有什么感觉。

再次坐起身来的汪猛,正准备策马冲击,却见不到十步远的刘处,早已搭箭在弦——原来刚刚那声呼喊乃是诈唬汪猛。

不等汪猛反应,不到十步远的刘处一箭正中他脖子!

\"铛啷\"一声,汪猛手中的马槊掉落地上,他一手捂着脖子,一手不甘心地指着从他面前呼啸而过的刘处,

最终,\"扑通\"一声重重砸在地上。

刘处高速奔驰的战马上迅速转弯,一个海底捞月,侧身捡过地上汪猛的马槊,转身拽过汪猛的马缰绳,优哉游哉地返回了本阵。

刘处和汪猛的这场单挑时间极短,从汪猛嚣张的挑衅,到刘处出马,再到刘处一箭射穿汪猛的脖子,也就不到半分钟时间,甚至不够精彩。

但这不重要,列阵的第一师士兵,在稍微的停顿后,瞬间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喝彩声,士气大振!

而对面的梁刚看着倒地的汪猛,心想:果然如细作探听的一样,杨平手下有一支从吕布处借来的并州狼骑,果然骑射无双。

此时天色昏暗,以箭术见长的并州狼骑确实占优势,于是,梁刚就不再派出勇士前去挑战,做无谓的牺牲。

他带着自己身后的这支骑兵,缓缓后退了100多步,令千余骑兵轮流下马,以节省马力,与对面的护民军军阵进行对峙。

在梁刚命令骑兵后退之时,护民军近卫营2000人,列着整齐的队伍,高唱着《护民军团行军曲》,缓缓开到了第一师东侧,随后便列阵严阵以待。

而第一师的士兵,则迅速拿出了一个个竹制的马扎子,就地坐下休息。

又过了两刻钟,教导营2000人缓缓入场,近卫营士兵则开始坐在马扎子上休息。

半个时辰后,第四师6000余人列着整齐的队列,唱着嘹亮的军歌缓缓入场,在距离汝河岸边半里地的位置列阵。

等第四师列阵完毕时,天色已经转亮,夜色,随着河西大营报晓大公鸡的鸣叫,缓缓退去。

此时,在第一师和教导营结合部后边战车上,担任临时指挥的张辽,听到了身后车轮压过地面的声音,

扭头一看,正是杨平穿着全身板甲,站在他那一辆特制的、宽度一丈的四马指挥车上,缓缓而来。

指挥车上高度三丈的旗杆上,挂着一面红底金字的护民大旗。

张辽迅速下了战车,骑上战马来到杨平的车前,行礼说道:\"都督,您来了,我军是否可以开始进攻了?\"

杨平看着雄壮的张辽,开口说道:\"文远,按照昨夜你我的商量,这场战斗,由你全权负责指挥,我只坐在战车上充当大旗。\"

这是昨天杨平给张辽商量好的——杨平也知道自己的斤两,让自己利用领先近2000年的见识来制定出战略规划,这没有问题,

但是让他指挥数万兵马,进行冷兵器作战,杨平表示,还是交给张辽这个三国时代的名将来吧。

对于杨平的器重,张辽十分感动,于是抱拳说道:\"在都督来之前,对面袁军除了1000骑兵以外,在北寨的一个校尉部500人也已出寨列阵。

随后陆陆续续又有十余个校尉部已经出寨,正缓缓向这里而来。

都督,您看是否下令开饭?\"

只见杨平对着张辽拱手说道:\"文远,本都督还是那句话,从现在起,本都督只带了眼睛,没有带口,一切由你来安排。\"

听闻此言,张辽翻身下马,对着杨平深深一躬,也没有说话,再次翻身上马后,一溜烟跑到了前方指挥车上,旋即下令:

\"擂响第一通鼓!\"

咚咚咚……

平稳的鼓声,在清晨的河岸边响起。

听到鼓声的护民军近2万人纷纷做出了应对:

在最前方的近卫营和教导营,两个营4000余精锐迅速做出战斗姿态;

在汝河岸边的第四师,以及在两个营后边的第一师,则迅速接过,从后方而来的后勤兵递来的包子。

没错,就是包子,还是肉包子!

昨天晚上出兵之前,每个士兵吃了5个,现在还是5个热腾腾的肉包子,外加一碗极其浓稠的青菜小米粥。

已经温热的粥上,泛着浓浓的油花,一口喝下去,咸咸的味道传来。(这是一碗高油、高盐的小米粥。)

两个师一万多将士,纷纷以狼吞虎咽的姿态吃下5个油汪汪的包子,喝下这碗堪称大补的小米粥,再来上一碗温热的虫粉。

这顿早餐所含的能量,就足以支撑一个士兵一整天高强度的战斗了。

吃完之后,后勤兵迅速收走碗筷、马扎子,两个师士兵们,便按照操练时的做法,纷纷在原地,放水的放水,进行五谷轮回的,也不避着人。

一刻钟后,第一通鼓结束,第一师6000人和第四师6000人,已经完全做好了战斗准备。

咚咚咚咚……

稍微有些急促的二通鼓响起。

第一师和第四师开始列队,向前百步,越过了近卫营和教导营,摆出了战斗姿态。

而近卫营和教导营则开始吃早餐,随后,解决生理问题。

随着二通鼓结束,近卫营和教导营彻底做好战斗准备。

咚咚咚咚咚……

随着激烈的三通鼓响起,近卫营和教导营,开始列着整齐的队伍缓步向前,最终在第一师东侧列出战斗阵型。

而在近卫营东侧的车骑营,后勤兵开始给战马喂上,带着麻黄碱的特殊草料,战车上的车兵,以及战车后方的步兵开始吃早餐,解决生理问题。

骑兵们则早在二通鼓之前,就已经在车兵的警戒下吃完了早餐,解决了生理问题。

随着最后一个鼓点落下,三通鼓结束。

此时大概是早上6点来钟,东方一轮鲜红的太阳已经缓缓升起。

在河滩上列阵完毕的护民军,呈现出一个12x1200的巨大步兵阵列,再加上最东侧的车骑营,整个队列西起汝河岸边,向东排列了将近3里地。

一万六千多战斗兵员,全部戴着统一的、带铁盔的竹制毡帽,身穿制作精良的竹甲。

除了刀盾兵以外,其他兵员胸前,皆挂着一块银灰色的板甲,在鲜红太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。

在队列的后边的中军位置,是超过200部装在双轮架子车上的三弓床弩,

以及超过200部装在双轮架子车上的轻型配重式投石机。

杨平的指挥车就在这些重武器的中间位置,战车周围是100名精锐的亲兵护卫,以及张辽给他留下的一个小队12人的精锐骑兵。

等前方三通鼓敲完,在一丈多高的战车了望塔上的杨平,就看到队列前方一里地外,袁术的大军也在缓缓集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