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命完太平民团行政府六部主官以后,杨平根据自己的印象,用\"矮子里面拔将军\"的原则,给他们配备了一定的副官,勉强将一个领先于这个时代的行政体系架构出来。
随后就是杨平召开这次会议的重头戏——军事改革。
这仍然是杨平的独角戏。
只见杨平说道:\"护民军是平定乱世、建立大同世界的坚实后盾,虽隶属于太平民团,但由本都督成立的军机省独立领导。
同样,由本都督担任太平民团军机省总督。\"
见没人反对,杨平继续说道:
\"军机省辖制一个负责护民军后勤保障的后勤司,由护民军司马钟矛担任后勤司司正,级别为正五品。\"
钟矛立即起身领命。
\"军机省成立负责武器生产的军工司,由护民军团司马齐峰担任军工司司正,级别正五品。\"
齐峰正在遂平县主持分地,没在现场,但杨平仍然认真地给他写了职务铜牌。
随后又成立了军法司,由不在场的护民军司马牛壮担任司正;
成立了训导司,由新兵营营长王成担任训导司司正;
成立了参谋部,当做军机省的办公机构。
暂时,参谋部只有一位高级参军龚元,但他此时还不能露面,因为他老子龚都还在大别山里与刘辟周旋。
军机省总部的主官任命完毕后,杨平同样给各司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副官。
杨平接着宣布道:\"护民军的作战单位从高到低依次为:镇、师、旅、团、队。
师级单位将以护民军第一师为模板,辖制5个步兵旅、1个器械团、1个后勤团和1个运输团,总计6000人。
除了已经在南方征战的护民军第一师,以及在上蔡县成立的护民军第二师以外:
以黄邵为师长、何冬为副师长,组建护民军第三师;
以黄正为代理师长,组建第四师;
以马河为代理师长,组建第五师;
以江波为师长,组建第六战斗师。
新建的4个师,要在十天之内完成人员集合,二十天内,所有武器装备将全部到位,一个月内要形成战斗力。\"
被杨平任命的几位师长,凡在场的纷纷起身应命。
黄正、马河看着直接被任命为师长的江波,多少有些不服气。
毕竟,这两位在杨平出兵狙击曹军时被任命为旅长,随后更是早早地成为了副师长。
此时虽然被任命为师长,但是前面却加了个\"代理\"。
这就是杨平的考量了——黄正和马河学习能力确实不错,但说实话,打仗这事儿,还真得靠天赋。
就江波那家伙,守北宜春城,无论是制定的水淹刘辟大军、制造恐慌,还是随后两天的守寨作战,都打得相当有章法。
而黄正和马河只能说中规中矩,作为副手相当合格,作为主将则稍微有所欠缺。
但这二人倒也没对杨平有什么不满,只是决定暗暗决心:要好好训练手下部队,到时候战场上见真章!
安排完6个战斗师的军官任命,杨平又下令,对自己的几支直属部队进行改编。
只听他宣布道:
\"军机省后勤司,将直辖一个后勤营总部;
军工司直辖一个工程营总部;
训导司辖制一个新兵营总部;
近卫旅更名为近卫营,级别略低于师级但高于旅级;
教导旅同样更名为教导营,级别与近卫营同级。\"
这是杨平听从军官们的建议而改名的。毕竟各个师都下辖了教导旅、近卫旅,杨平直辖着这两个精锐单位再叫旅,士兵们容易搞混。
对于下属提出的合理意见,杨平是肯定采纳的。于是,在以后,护民军总部就没有了近卫旅,只有禁卫营;也没有了教导旅,只有教导营。
(pS:各位看官,本书中的\"营\"不是军事建制,而是指一个概念,类似于军营,属于孵化基地。)
这些宣布完毕之后,杨平继续照本宣科地,宣布了护民军的军衔体系:
从低到高依次为:
在乡里接受军事训练的民兵、或者刚入新兵营接受训练的新兵,军衔为下等兵;
接受完军事训练,考核合格后为上等兵,可以进入主力部队服役;
兵指的是义务兵,既没有军饷也没有级别,但只要不当逃兵、不投降,一个五级功勋和一千亩地就算到手了。
在兵之上是伍长,由下士担任,级别为从九品;
小队长为中士,级别为正九品;
中队长为上士,级别为从八品;
在上士之上,还有一个军衔为勇士,级别为正八品或从七品,可以担任大队长或者是团级单位的教头、司马。
至于士官的识别肩章,杨平直接用了插在他们头上的那面小三角红旗,改为一道黑杠、两道黑杠、三道黑杠、四道黑杠作为区分。
在士官之上,杨平根据这个时代,直接设置了校尉这个军衔,共分为七级:
正八品大队长的陪戎校尉;
从七品副团级的辅军校尉;
正七品团级军官的佐军校尉;
从六品副旅级军官的右校尉;
正六品旅级军官的中校尉;
从五品副师级军官的上校尉;
正五品师级军官的大校尉。
校尉的识别肩章,同样用他们头顶的四方小旗——下四级校尉分别是一道黄杠,至四道黄杠;
中、上、大三级校尉,分别是一个、两个、三个金色的三角形。
从四品副镇级(副总兵)军官为佐军将军;
正四品总兵级为右将军;
从三品为中将军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