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平命令传令兵四处出动后,自己也走出了中军大帐。
此时,这片临时营地里已经是人声鼎沸——护民军团的司马齐峰正带领着手下的军官们,为即将出征的3000临时编成的后勤营,准备粮草车辆。
工程营的营长路大,以及新兵营的营长王成,正在快速地挑选人员。
这支临时编成的后勤营,将由护民军团司马、兼第一师司马钟矛带领,会同何曼、黄邵所部,作为第二梯队,向东南而去。
整个编组的过程极为纷杂,但得益于护民军团平时的制度化管理,却也能保持着忙而不乱,有秩序进行。
忙碌将近一个时辰后,这支3000多人、携带500多辆双轮架子车的队伍,缓缓开出了临时营地,向十余里外的沙河桥梁走去。
当他们通过桥梁、抵达沙河南岸时,何曼、黄邵二人带领的6000余人的所谓“精锐”,才勉强集结完毕。
随后,这支近万人的队伍,一同顺着官道向东南而去。
当杨平在临时营地,目送3000多后勤兵出征时,张辽率领的近200骑兵与18辆战车,已经追上了刘武率领的3000多步兵。
张辽看着眼前这一支队伍散漫、甲胄稀缺、武器简陋的所谓精锐大军,
得出的结论是:如果想击溃这支3000人的大军,只需要战车并排顺着官道冲上去,200骑兵列成矢锋阵从侧翼斩断其腰腹;
亦或者根本不需要战车和骑兵与这支部队进行接触,仅凭战马奔腾的气势就能将这支行军状态下的步兵吓到崩溃!
(当年苏联拍摄电影《战争与和平》时,出动骑兵部队对从苏联军中拉出的精锐步兵进行正面冲击。
即便是相当有纪律、战斗意志十分顽强的苏联步兵,明知道这是在演戏,但仍被吓到崩溃。)
事实确如张辽所想——奔腾的马蹄声传来,刘武行军队伍后边的士兵回头一看,只见整个原野都是奔腾而至的骑兵,慌乱间,根本分不清到底有多少骑兵。
于是,行军队伍后边的步兵,在张辽骑兵尚有百余步的时候,就已经崩溃,大喊着:“官军骑兵杀来了!官军骑兵杀来了!快逃命呀!……”
纷纷扔下手中所谓的“兵器”,立刻脱离队伍,向前方跑去(后排士兵的想法:我不需要跑得最快,但我一定要跑过同伴)。
逃跑的势头迅速向前蔓延……
骑着马,在行军队伍中部压阵的刘武,见到有数百骑兵追击,立马让传令兵吹响号角,命令部队原地结阵,准备用密集的枪阵抵挡骑兵的冲锋。
不过,刘武所率的这3000人,虽然也算得上是刘辟部下的精锐,但其纪律性,却根本没法和杨平用现代军事训练方法,训练出来的护民军团相提并论。
列着一字长蛇阵的3000余人,溃散从蛇尾开始蔓延,即便是刘武骑战马砍翻几个逃兵,仍然无法阻挡。
当溃逃的逃兵人数,达到行军队伍的三分之一时,刘武在心中悲叹一声:“完了!”
随后,这位积年老贼,直接丢下了自己所谓的部众,骑着胯下的战马,迅速向队伍前端而去,准备带着亲卫逃回汝南再说。
看着这支迅速溃逃的队伍,张辽脸色大变——杨平要的是,尽量完好无损地收复这支队伍,而不是击溃他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