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,杨平的灵魂穿越过来已经两个多月了,这具瘦弱的身体也经过了两个月科学的营养补充,终于在这晚上让他做了一场十分美妙的梦。
第二天早上醒来后,杨平心情很好——终于感觉到这个身体没有废掉,还是有迎风招展的时候。
虽然明天就要南下了,但是今天的例行训练仍然在进行着。临颍城里仍然是一队队穿着“黄金甲”的士兵们在认真地操练。
早饭过后,杨平在县衙大堂内接见了两个人:一个是护民军团的秘书长张福,一个是后勤营负责分散型工作安排的陈姓老妇人。
杨平时间比较宝贵,也就不和这两人客气了,很直白地问道:\"我护民军团明日将会南下汝南郡,不知你二人有何打算?\"
头发没剩几根的张福这将近一个月吃的是和杨平一个级别的饭食,此刻脸颊上倒有了些肉,人也精神多了。
他站起身来恭敬地给杨平行礼道:\"老朽张福,愿留于军中为都督效力。\"
陈姓老妇人也起身行礼道:\"老妇人陈兰,愿为都督效力。\"
杨平示意二人坐下,然后说道:\"既然愿意留下效力,你二人可将各自来历报上。\"
张福缓缓地说道:\"老朽乃临颍县土生土长之人,出生商贾之家。
只是后来家中得罪了权贵,一夜之间便落魄下来,老朽也远走他乡。
去年之时,老朽得了一场大病,病愈后自感时日无多,本想叶落归根,方于年前回到临颍县城。
却见县城内萧条至极,就连往日的权贵也不知迁到何处。
等死之人蒙都督看中,愿留于都督军中效微薄之力,愿有生之年能得见太平盛世。\"
说罢,再次起身行礼。
杨平这次起身扶起张福,任命道:\"本都督任命张福为护民军团司务长,归军团司马钟矛领导。\"
张福拜谢。
陈兰介绍自己道:\"老妇人出生于耕读之家,及笄之年选入宫中。
董卓祸乱洛阳、迁民于长安时,老妇人与相识之人逃出皇宫。
不曾想家中已遭大变,父母兄弟皆惨死于兵乱之中。不得已,嫁于临颍县一老鳏夫。
前年,城中起了时疫,老妇夫君丧命,老妇也险些丧命。病愈后身体极差,只得在城中等死。
守城月余之间,蒙都督赐药,老妇自觉身体康健如初也。
今都督欲南归,老妇孤身一人,愿为都督效力,共建太平盛世。\"
说罢,也起身行礼。
杨平倒是恪守这个时代的礼仪,只是伸手虚扶,然后慎重地问道:\"可否告知本都督,你陈家遭遇之兵灾,是何人所为?\"
陈兰像是明白杨平的意思,直接回答道:\"非是黄巾军所为,乃是孙坚、孙文台攻打洛阳时,袁公路少其粮草,发兵劫掠,致我家人数十口惨死。\"
杨平轻叹一声:这个没有自保能力的小家族,在乱兵看来那就是肥肉。
旋即,杨平任命陈兰为护民军团司务长,归军团司马齐峰领导。
陈兰道谢后,杨平问道:\"原临颍城中937名居民,有多少愿意随我护民军团南下汝南郡?\"
陈兰回答道:\"禀报都督,这一月时间去世了11人,剩余的所有人都愿意随都督南下。\"
杨平对此一点都不会感觉到奇怪:临颍城里这900多人,算是被这个时代抛弃了,都是在等死,活一天算一天。护民军团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以及活下去的物资。
好死不如赖活着,既然跟着护民军团走就能活下去,那为什么不跟着呢?
送走这两人以后,杨平感觉自己这算是捡到宝了:一个经商多年而且在外地逃命的老商人,一个在皇宫里待过十几年的老宫女。
张福到后勤处,能够发挥他精于算计的本事,陈兰到工程营,可以发挥她的组织能力,将一些琐碎的工作交给普通民众进行粗加工。
正在思考的杨平被张和打断了,张和向杨平报告说,司马齐峰召开的武器制造总结大会,人员已经到齐,请杨平过去主持。
于是,杨平就马不停蹄地赶到城南参加这个有200多人参加的研讨会。
会议刚刚结束,杨平就赶到县衙北侧的医疗营,参加由军团司马钟矛和100多位半路出家的医务人员(主要是屠夫和兽医)召开的医疗研讨会。
这场会议结束后,杨平又去参加了何仪组织的第一师训练成果汇报。
总之,三月初四这天上午,杨平忙得脚不沾地。
这才理解到,为什么古代甚至现代都很少有人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——就他这一万多人,大大小小各种事项,都能繁杂到让人头疼的地步,
更不用说几十万人、甚至上百万人的大兵团指挥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