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平静静地站在临颍县衙门前的台阶上,看着一个个方队列着整齐的队列、踏着整齐的步伐、唱着嘹亮的军歌,缓缓离场,归入一个个临时的军营里。
忽然,杨平笑了——他用尽一切手段,不论是装神弄鬼提高自己的威信,还是一日三餐施恩士兵,或是大搞思想教育,总算是利用后世的队列训练的方法,让这些人勉强有了后世军人的影子。
看着这些勉强能够走出后世初中生军训一个星期水准的队列,一股安全感油然而生——
杨平敢说,就现在这能拉出去的6000余人,只要列成阵势,即便不拿武器,仅凭这股气势,就能吓退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军队。
老天爷很给面子,在杨平的队伍全部回营后,天空响起一声惊雷,随后便是蒙蒙细雨下了一夜。
在雨夜之中,杨平按承诺放汪精卫等四位城中书办离开了临颖城。
只是在不远处的颍河边,侯宝等人轻松的将几具尸体扔进了颍河之中,河面泛起的涟漪很快就消失了。
杨平深知,他在三国时代搞J级斗争这一套,他将会面临所有门阀世家、地主豪强的联合绞杀!
特别是他的那首《护民军团行军曲》,基本上要把他干的事讲的明明白白。
在汉末三国这个时代,他要干的事宣传出去,那基本上就是举世皆敌。
不过杨平也不在乎,一旦他站稳脚跟,那些各自心怀鬼胎的门阀、军阀,就再也不会是他的对手了。
但是,在他没站稳脚跟之前,能减少别人的关注,那就尽量减少吧。
搞J级斗争,不见血是不行的,所以,汪精卫等人还是消失的好!
第二天清晨,嘹亮的军歌按时响起,昨天被杨平一番鼓动的士兵们全副武装冒雨展开队列训练。
在这些士兵朴素的想法中,至少要对得起杨都督的一日三餐。
但杨平不敢让他们这么搞——本就身体孱弱的士兵在雨中淋透,若感冒了,在这个时代真的能要人命!
于是,他紧急叫停各级军官的早上例行训练,命令后勤拿出备用衣服。
这里要说一句,杨平两天守城之战,虽然每一次都只打了不到半天,却从曹军一方缴获了3000多套衣服。经过后勤营老弱人员的整改,此时勉强能给列队训练的近6000士兵准备一套合身的衣服,至于保暖就不要提了。
为奖励士兵们的勤奋,早上的早餐,杨平特意下令多放小米,另外给每人准备了一碗姜汤。
早饭后,杨平召集军官商议,例行询问各旅军官在城墙上的值守问题。
各旅军官表示,城墙上随时保持有一个团的兵力防备值守,两个时辰轮换一次。
杨平交代,轮值回来的士兵一定要换上干爽的衣服,再喝上一碗姜汤,坚决不能因风寒丢了性命。
黄正、马河等旅长纷纷起身应诺。
这场高级军官会议,重点是后勤工作询问。
军团司马钟矛汇总各类信息后,向杨平报告:“禀报都督,守城之战时,我们的床弩和投石机虽未遭到攻击,但因密集使用,很多都有损坏。
好在我们的武器都是按都督的要求进行流水线生产的,各种配件可以通用,经过修整后,目前120步床弩和120步投石机仍可使用,只是雨中威力可能会有所减小。”
杨平点头表示知道了。
钟矛继续报告道:“缴获的曹军甲胄中,铁制铠甲500余套,但防护力不一,有轻甲、有重甲。
我们按都督的要求,经过修复后,改制成500套轻型铁铠,目前有200多套能使用,剩余的三天之内改造完毕。
只是那个猛将典韦的那一身全身重甲,目前我们没有一个兵卒能扛得动,但改造了又太可惜。”
杨平听到这里,毫不犹豫的说道:“拆了,改造成轻甲,或许还能救几个士兵的命。东西放到那里就是死物,没有什么用处,明白吗?”
杨平这种处处为士兵性命考虑的做法,得到了所有军官的一致认同,因为他们在一个月前基本上也都是小兵,谁也不想让自己失去一套可以当一条命的铠甲。
钟矛继续说道:“另外,缴获曹军的皮甲有近千副,经过这两天的修补,也都能够使用。
还缴获了手刀千余把、长矛、长戟千余支,另有盾牌400多面。
此外,缴获强弩100多张、军用长弓300多张,这些长弓已按都督的要求加装弩臂、弩机,制成简易弩,虽然操作不便,但却比单纯的弓箭好用多了(一个合格的弓手不仅要力气大,至少还要训练一年,弩这玩意儿,那是上手就能用)。
缴获的一些破损铁质兵器,已在城南的铁匠作坊里进行改造,主要是制造都督要求的三棱枪头,目前已制出1000多个枪头,预计5天内能将我们收集的所有铁料全部改成枪头,还能制3000多个。
另外,都督交待我们制造的竹排、木排,我们也用曹军贡献的木料造好了。”
林林总总,钟矛这位军团司马汇报得极为仔细,在场的十多位军官听到军备情况后,心中稍安,总算是不必用竹矛、狼筅装样子作战了。
杨平环顾一周问道:“我将从各旅抽调精干士卒,组建近卫旅,近卫旅的编制为:
一个大队50人不变,一个禁卫团编制5个大队、一个后勤30人的中队,及通讯伍、斥候伍,总兵力为300人。
近卫旅编制5个步兵团,再加配一个200人的后勤团和一个200人的器械团,加上指挥机关,共计编制2000人。
你等可有意见?”
杨平这摆明了要对军队进行整编重组,但在场的十多位高级军官领兵时间较短,又未形成军阀作风,于是纷纷起身认同。
杨平又说道:“近卫旅是我们护民军团的拳头部队,所以武器装备优先供应近卫旅。
由原步兵第一旅旅长黄正任近卫旅旅长,原禁卫团团长牛壮任近卫旅副旅长。你们有意见吗?”
杨平在护民军团中有绝对的权威,在场军官没有一个反对的。
会后,黄正、牛壮开始按照杨平给的整编架构,从各旅之中抽调一个个大队,仅用一个上午时间,就完成了对近卫旅的组建工作。
2月14日这天下午,老天爷很赏脸,同样没有下雨。
新组建的近卫旅便开始在县衙门前列队训练,包括黄正、牛壮、胡三、袁培等各级军官,都想卖力地在杨平面前表现一下,一个个严格整训,将这群人组成了完整的队列。
2000余人看上去倒也气势磅礴,特别是主战的长矛兵全部换上甲胄以后,确实有了点精兵的样子。
曹操撤军的第二天,就这么平静地过去了。
被杨平灌输了一番大道理的几千士兵,没有一个提出要南下去和亲人团聚,在这些人的想法中,跟着都督能活命、能吃饱饭,一切听杨都督安排就行了。
这天晚上,在杨平的卧室里,包括胡三、鲁达、袁培、李忠在内,又有30多人加入了他的太平民团,成为正式团员。
2月15日,天气阴沉了一天却没有下雨。
傍晚时分,天空出现了绚丽的晚霞。有道是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,明天将会是个好天气。
晚饭后,杨平召集护民军团所有团级以上军官,在县衙内召开作战会议。
杨平指着挂在中间的一幅简笔地图,对30多名军官侃侃而谈:“明日应该是个好天气,曹军估计会在天晴后再次围城。
这几日,本都督思考了一下,综合我们所得到的情报来看,曹军撤兵就是一个陷阱,意图利用我等急于南归的心思,让我们放弃临颍县城,然后在过颍河桥以后,派出兵力截击,缠住我等后,曹军精锐会从板梁大营快速南下断我退路,最后在野战中将我军全歼。
本都督只想说一句,曹操计谋虽然好,但是却做了无用功,因为咱们根本就没想着南逃,他这一番苦心筹备,算是媚眼抛给了瞎子看,哈哈哈。”
众将听后也哈哈一笑,现场气氛算是比较轻松了。
杨平就在这轻松的气氛中,缓缓给在场的军官们分析道:“据目前的情报,在颖河桥南有一支300人的精锐曹军步兵。
而根据这两日的探查,在曹军版梁大营中,他那支宝贝的骑兵一直处于战备状态。
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要向南撤兵,那支精锐的步兵会缠住我们,那支精锐的骑兵会很快从我们背后赶来,堵死颍河大桥,我等就无法再回临颖城中。
待曹军的步兵赶来,在野战状态下,曹军足可歼灭我们。
目前,咱们对曹军的总体态势是,曹军处于主动优势,我们处于被动劣势,我们必须想办法化被动为主动。”
杨平说着,看了在场一脸迷茫的军官一眼,也不指望他们能给自己出谋划策,于是神情一变,拿着指挥棒站在地图前直接下命令,命令声音一出,坐在马扎上的军官们立马起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