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攻城战,曹军未近城墙(2 / 2)

杨平穿着全副武装的铠甲,搬了个高腿竹凳,就坐在北城门上。

该做的战争准备已经做了,该交代的也已经交代给军官们了,剩下的就是他们的操作了。

他这个肩不能扛、手不能提的主将,就坐在城门楼上装模作样地拿着竹简慢慢研究,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。

北门附近的将士一看主将如此镇定,信心就又增加了一分。

古代的攻城战,特别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攻城战,对攻方来说是极为困难的。

以目前的临颖城为例,曹军想要推进到城墙边上,需要先填了杨平在城外挖掘的几道深浅不一的壕沟,才能让攻城器械通过。

临颖城的护城河本来十分宽阔,但十多年来战乱不断、年久失修,已淤积成一个个小水塘,曹军士兵也需要填出几条通道来。

不过,填护城河时,曹军的辅兵就已经进入城墙上护民军团手中竹弩的最大射程。

这种用竹子做的简易手弩,发射的同样是用竹子劈成的无羽箭矢,杀伤距离在十步之内,超过十步,不仅没有准头,而且威力也几乎没有。

临颖城的护城河距离城墙边有二十多步,明显发挥不了这些竹弩的威力。

但杨平手中不仅有竹弩,还有投石索——三四斤的石块用草绳绑着,士兵们可以轻松甩出三十步远。

从天而降的石块带着巨大的动能砸下去,即便戴着头盔,也能人砸成脑震荡。

于是,填护城河的辅兵们就倒霉了:

城墙上以伍为单位,六名投石手锁定一个目标,石块、砖头随着草绳高速的转圈圈,在速度足够快时脱手而出,如小蝌蚪一样,带着长长长的尾巴从天而降!

噼里啪啦的砸在曹军头上!

在投石索的打击下,负责填护城河的曹军辅兵被砸得头破血流、骨折筋断!

更有倒霉者直接被砸破脑壳,红白之物洒在同伴身上,引起一阵嚎叫 ……

损失惨重的辅兵不得不暂时退却。

曹军阵中,手持大盾的士兵上前开路,推进至城墙外三十步,刚好在投石索射程之外,紧随其后的,是弓弩手。

城下曹军箭如飞蝗,瞬间覆盖了一段城墙。

然而,这一轮打击收效甚微,反而让城墙上的士兵们士气大振——因为曹军的箭是从城墙下向高处抛射的,落下后的威力大减。

而杨平的士兵们全都戴着竹编圆形毡帽,毡帽中间还盖着一个陶盘,即便箭矢落到头顶陶盘之外,直径两尺半的竹编帽檐仍能像箭靶一样卡住箭矢,让士兵们捡回一条命。

更绝的是,士兵们胸前那块直径两尺的圆形陶盘,射上来的箭矢“叮叮当当”砸在上面,纷纷落下。

即便有弓力强劲的弩手射出的箭矢击碎了陶盘,也会卡在陶盘后的竹片上。一块不值钱的陶盘,换一条士兵的命,简直太划算了。

在弓弩手的掩护下,曹军辅兵再次拿着铲子、背着土篓,开始填护城河。

迎接他们的仍是石块、砖头。不过,因为有弓箭手的压制,城上投石的密度有所减小,曹军辅兵的伤亡也没有第一波那么大。

双方就这么你进我砸,拉锯了将近一个时辰。

三路曹军几乎在同时填出了数条通道。

等候在两百步外的曹军器械部队,推着橹盾、云梯,在一个个攻城方队的护卫下,开始稳步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