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古茶(1 / 2)

我是在武夷山一处云雾缭绕的崖洞前遇见茶隐的。

那是个谷雨时节的清晨,我循着若有若无的茶香,踩着湿滑的苔径,来到这座刻着\"茶禅一味\"的草庵前。推开竹扉,满室水汽氤氲中,一位葛衣老者正在炭火前焙制新采的茶叶。晨光透过茅檐的缝隙,在青翠的茶叶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

\"来得正好,\"他头也不抬,\"尝尝这泡茶。\"

递来的茶盏中,汤色澄澈如泉,初入口淡若无味,却在喉间突然迸发出山花般的芬芳,仿佛整座茶山的灵气都在舌尖绽放。

\"这是'野茶僧'的老树,\"茶隐终于抬头,银须上沾着露珠,\"在悬崖上长了三百年的奇种,吸足了天地精华。\"

就这样,我开始了在茶寮的学艺。第一天,他就教我辨识\"茶性\"的奥秘:

\"肉桂要选正岩的,带着石韵;水仙得取坑涧的,含着水气;这株...\"他掀开粗布,露出丛泛着紫光的茶树,\"是变异的'不见天',做出的茶会随晨昏变味。\"

最令我震撼的是茶隐的\"问茶\"绝技。制茶时,他能根据茶叶的卷曲声判断火候。有次他突然停手,说茶中有\"鹤鸣\",后来果然发现茶叶自然卷曲成鹤形。

\"茶有六根,\"茶隐轻捻着茶叶,\"这批要取的是'清'根。\"

三天后,我有幸参与了\"摇青\"工序。茶隐将鲜叶放在特制的竹筛中,说要\"顺茶性\",不能蛮力,否则会伤茶魂。

\"看这处叶脉,\"他举起半发酵的茶叶对着光,\"像不像山水?\"

烘焙时刻最为玄妙。茶隐不用电焙笼,而是用古法炭火慢焙。他的手法会随着茶香变化,每道火候都暗合二十四节气。

\"这处走水,\"他指着茶叶的发酵程度,\"要顺着天时走。\"

立夏那日,茶隐带我去了趟古茶园。我们在石缝间收集一种特殊的\"岩乳\",即茶树上凝结的晶露。他说这是当年道士炼丹时点化的甘露,用来泡茶能通灵悟道。

\"尝尝这滴露,\"他将晶莹的水珠放在我舌尖,\"是不是甜中带涩?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