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 古墨凝神(1 / 2)

我是在徽州一处临溪的老宅里遇见程老的。

那是个梅雨初歇的清晨,我循着若有若无的松烟香,拐进一条湿漉漉的小巷。巷底有座白墙黛瓦的院落,门楣上\"程氏墨庄\"的匾额被雨水洗得发亮。推开虚掩的桐木门,院里一位清瘦老者正在石臼旁捣着什么,木杵声与檐角滴水声竟合成某种韵律。

\"来得正好,\"他头也不抬,\"闻闻这烟料。\"

他递来一方石砚,里面盛着黝黑的粉末。我刚凑近,就嗅到一股奇特的香气,像是千年的松涛混着新雨的清冽。

\"这是'雷击松'烧的烟,\"程老终于抬头,银发下的眼睛亮得惊人,\"那棵树活了八百年,被雷劈时我正在树下。\"

就这样,我开始了在程老墨庄的学艺。第一天,他教我分辨烟料的品级:

\"松烟要选徽州黄山松,油脂要足;油烟得用桐籽油,灯芯得是苏杭白麻;而这块...\"他揭开一个紫檀匣,露出块泛着青光的墨锭,\"是掺了陨石粉的'星墨',写出的字会随光线变色。\"

最令我惊叹的是程老的\"听胶\"绝技。熬制墨胶时,他能根据气泡破裂的声音判断火候。有次他突然熄火,说胶里\"有怒气\",后来发现是取松脂时伤了树皮。

\"万物有灵,\"程老搅动着金锅里的胶液,\"墨胶要怀着愧疚之心来熬。\"

三天后,我有幸参与了\"千杵\"工序。程老将烟料与胶按秘方混合,在青石臼里反复捶打。他说每块墨要杵三万六千下,暗合周天之数。

\"看这墨团,\"他举起团黝黑的坯料,\"已经能照见人影了。\"

入模定型时更为玄妙。程老会在墨坯中嵌入各种药材:朱砂、麝香、冰片...最奇特的是他特制的\"药墨\",能治小儿惊风。

\"这味墨,\"他往模子里撒了些金粉,\"写出的字夜里会发光。\"

立秋那日,程老带我去了趟深山。我们在悬崖边找到棵枯死的古松,树心已成琥珀色。他小心地刮取松脂,说这是制作\"龙涎墨\"的关键。

\"闻闻这香气,\"他让我嗅刮刀,\"像不像沉香的魂魄?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