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棉神引(2 / 2)

幽冥规则:典当文字本源触发“声训转注”诅咒(典当学理见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)。

当铺在寒山寺古钟内现形时,十万绝望棉农正焚烧棉田。黄巧姑跪在青铜秤前,秤盘一端堆着吱呀作响的踏盘残件,另一端飘着蒙元税吏的催命符。

“赎回踏盘需何代价?”她割开手腕,血滴在《棉神谱》骨梭上。

青烟凝成掌柜冷笑:“奎宿裂痕需星图修补——以百万棉农‘安土重迁’之念为线,织女星辉为梭!”

黄巧姑突然扯断发髻。白发缠住骨梭刺入心口,血线在虚空织出光网——

纬线:江南童谣《木棉歌》声波

经线:棉农脚底故土微粒

星图缝合刹那,秤盘突然倾覆!蒙文税单焚毁,踏盘齿轮却崩解成桃木齑粉——原来掌柜早将真踏盘熔铸成大都城墙的厌胜桩。

三月后,松江棉布重现西域。但商人惊恐发现:凡触碰新布者皆丧失乡音。赵孟頫展开布匹,见纬线里游动着“木”“帛”分离的篆体小字——正是黄巧姑典当文字本源引发的“声训诅咒”。

寒山寺古钟深夜自鸣,钟内浮现半焦的《幽冥契》:

“至元廿四年春,奎宿归位而织女星黯。

棉农免课税而失语,故土成他乡。

此谓:得粟帛者丧桑梓,承天恩者断地脉。”

狂风卷走契约残页,残页上的“木”字化作飞蛾扑向江北桑田——第五卷《桑蚕劫》的伏笔就此深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