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阳在儒道知识竞赛中获胜的消息,如同一阵春风,迅速吹遍了整个青岩镇的每一个角落。
从镇东头的铁匠铺到镇西头的私塾,从热闹的集市到宁静的小巷,人们谈论的话题都围绕着这个了不起的少年。
清晨,第一缕阳光洒在青岩镇的石板路上,早起的人们就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喜讯相互传递。
在集市的摊位前,卖菜的张大婶眉飞色舞地对顾客说道:“你听说了吗?咱镇那个楚阳,在儒道知识竞赛上可真是大放异彩,把那些富家子弟都比下去啦!”
顾客们纷纷点头,脸上满是惊叹与赞赏。
消息传到了私塾,教室里的同窗们原本还在打闹,听闻此讯,顿时安静下来。
那些曾经嘲笑过楚阳的孩子,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情,既有对他的敬佩,又夹杂着一丝羞愧。
王富贵坐在座位上,心中五味杂陈,他望着窗外,想起竞赛时楚阳精彩的表现,不得不承认,自己输得心服口服。
陈夫子走进教室,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。
他站在讲台上,目光扫过每一位学生,语重心长地说:“楚阳以勤奋和才华,为你们树立了榜样。无论出身如何,只要心怀志向,努力学习,皆能有所成就。”
学生们纷纷点头,心中深受触动。
与此同时,在镇西头破庙中,李伯正给一位路过的好心人传播这个消息。
他激动得双手颤抖,浑浊的眼中流下了欣慰的泪水。他望向楚阳家的方向,喃喃自语道:“这孩子,终于熬出头了,我就知道他行的!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楚阳的名字传遍了青岩镇的每一户人家。
人们对他的过往经历也愈发好奇,当得知他父母早亡,生活艰苦却从未放弃对儒道的追求时,大家对他的敬佩之情又增添了几分。
傍晚,楚阳走在回家的路上。
一路上,乡亲们纷纷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,还有人热情地与他打招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