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憋屈的赵煦(1 / 2)

日子一天天过去,赵煦也慢慢长大了,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,可高老太太却死死压制着他,丝毫不让他有任何话语权。这是个聪慧和敏感的孩子,但这样的人最容易动情,在这八年来长身体的最重要时期里,他一直压抑着愤怒,怒气伤肝,慢慢毁了他的身体,得了咳血的毛病。皇帝咳血,这是多大的事情啊,倾国之力去治疗都不过分,而高滔滔却封锁消息,连下了四道禁令。

第一是不许病情外传,第二是咳嗽时不许使用盆接,只能吐在手帕上,然后藏起来,不许让外人看见,第三是不许公开请医生。这前三条我们还能稍稍理解,目的可能是怕引起政局动荡,但第四条就明显是连孙子的健康都不顾了,她居然下令太医不许给皇帝开肝火体虚的药、不许针对咳血的病症做任何的诊断和治疗。

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这么反常的命令很快引起了一些大臣的猜测:赵煦长大了,不好控制了,太皇太后希望赵煦自己病死掉,好换一个更小更好控制的人当皇帝——这个猜测没什么依据,却解释得通所有的不合理。

这时候,唯一敢站出来给皇帝讲话的人还是帝师程颐,他对待自己的这个皇帝学生极为严格,连赵煦随意折下一根柳枝都要训上一顿,但他非常心疼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,他懂这个孩子的憋屈和不易。

有一天,皇帝病得很厉害,咳出一摊血后发了烧,这样当然没法上课,程颐也就没了事情做,但程颐没有回家,而是独自踱步来到了议事大殿。此时,高滔滔、吕公着、刘挚这朝廷大佬跟没事人一样在该干嘛干嘛,见到这一幕,程颐突然爆发了。

他气得浑身发抖,慢慢走到垂帘前,板起脸问道:“太皇太后,皇帝生病了你知道吗?”

高滔滔很奇怪:“我当然知道。”

“哦,原来你知道啊,既然皇帝病了,太皇太后怎么能单独垂帘听政呢?”

高滔滔一下子愣住了,因为她根本没法回答,不管她多么强势、多么彪悍,她也只是个大宋皇权的代理人罢了,没了小皇帝的授权,她绝没有理由坐在这里指三说四。

正当高滔滔面容逐渐扭曲,酝酿情绪要破口大骂这个不知死活的程颐时,哪知道程颐已经调转了枪口:“吕公着大人,作为宰相你知道自己的错误吗?”

吕公着很懵,咋了啊?

程颐一脸冷峻地看着他,皇帝生病了,你到底知不知道?如果不知道,是失职;如果知道了而不去看望,是毫无人臣之礼,是不忠。

吕公着哑口无言,整个大殿也是鸦雀无声。

那天,程颐威风凛凛地走了,给皇帝出了一口恶气,但是高滔滔不可能再容得下一个不听话的人,几天后,程颐被罢免了帝师,贬出了京城,大师在京城的生活也就此结束了。

很久之后,很多人都想请他回京做官,他全都拒绝了,比起官场的人前显贵,他更爱的是青灯古卷里的安然静思。

在弟子谯定的帮助下,程颐在涪陵北岩办了个学堂,黄庭坚经常在这里和他探讨学问,这就是着名的“钩深堂”。他的后半生致力于研究和写作,《经说》《改正大学》《伊川易传》《粹言》这些巨着都凝聚着程颐高深的理学思想,可谓是着作等身、光照千秋。

撵走了程颐,高滔滔意得志满地坐在御案后。权力这玩意就像毒品,一旦尝试了就欲罢不能,高滔滔十年如一日地上着朝,享受着众星捧月的美妙感觉。但她毕竟还是老了,终于是生了一场大病,躺在宫里哪里也去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