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皇帝赵曙的人生是跌宕起伏的,他曾经两次被选为仁宗赵祯的养子。早在景佑二年(1035年),仁宗25岁了却还没有生育过孩子,这在古代几乎是下了无法生育的定论,于是在大臣和宗室的集体压力下,仁宗早早就选定了年幼的赵曙作为养子,交由曹皇后抚养。
于是,三岁的赵曙前一秒还在濮王府的母亲怀里撒娇卖萌,开开心心地要啥有啥,下一秒就被一帮面色冷漠的陌生人带到了宫殿里。
那个时候,赵曙的养子地位却是一丁点都不稳当,因为竞争者太多了,光他亲爷爷赵元份就有好多个孙子,他爷爷辈其他人的赵元佐、赵元僖、赵元杰等人都是子孙满堂。所以选他赵曙当养子也只是个暂时的方案,这一点从他微薄的宫廷待遇上就能很容易看得出来。
一个懵懂的儿童是毫无自保能力的,没有亲人的庇护,孤身一人置身于弱肉强食法则的宫廷,那迎来的只能是无尽的羞辱和无视。
一开始,这帮大人把自己锁在一个小屋里,哪里也不许去,只是定时送来一日三餐,以确保不让自己被饿死,而且有的时候忘了送饭也是常事。在赵曙多年以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时,一个很大的印象就是饥饿。
一个被别人喊作“皇后娘娘”的女人每过十几天才过来一次,随口问问自己表现,大家让自己喊那个女人母亲,到了很久以后自己才知道这个人就是曹皇后,而那个名义上的皇帝父亲更是几个月都见不上一回。
再过了两年,宫里又派来了两个读书人,然后让自己喊这两个人老师,让自己跟着识字,老师们都冷冰冰的,例行公事地教完书就走,毫不假以辞色。小小的赵曙感受到的只有彻骨的孤独,慢慢地,他变得孤僻,习惯于和自己说话、和自己玩耍,这在旁人看来难免有些神神叨叨。
无数次,他学着写信给亲生父母说自己受不了想回家,但也无数次地被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劝阻回来。家里的回信里告诉他,当皇帝养子这个机会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,你要坚持住,你身上背负着的是全家的希望、父母兄弟的未来。而没有办法的赵曙就只能默默忍受着,拼命坚持着。
在那个漆黑一片的皇宫内院,他感受不到丝毫的爱意、丝毫的安全感,那个懵懂的孩子就这样默默度过他的童年、少年。当深夜的孤冷笼罩着他的时候,恐惧随之来临,他害怕被罚、被废,变得如同一只惊弓之鸟。
在这里他不敢吵也不敢闹,而是学会了通过默默做事来表现自己,来获得大人的重视,一个几岁的孩子表现出了远超这个年龄该有的成熟。慢慢地,他受到了仁宗皇帝的好评,说赵曙这孩子天性纯良,喜欢读书,生活俭朴、不做嬉游玩乐的事情,表现出了良好的品德和教养。
就是在他刚刚感觉到生活开始有了曙光,兢兢业业学着怎么做一个“太子”的时候,一道晴天霹雳就兜头甩了下来,宫里传来了消息“皇子赵昕出生了,皇帝有亲儿子了”,没两天就有人告诉他“你赶紧搬走,这里不需要你了”。
赵曙气得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个伤心地,发誓再也不回来给人当备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