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范仲淹和“景佑党争”(1 / 2)

“废后风波”中被贬的前台谏官范仲淹并没有消沉,虽然睦州这里没有京师的车水马龙,没有豪门大院的热闹繁华,有的只有连年的水患和连片无法耕种的沼泽。

但范仲淹在睦州没有躺在官衙里享清福,而是埋头干实事,每天行走于田间地头、摸排水患源头,亲自带头疏通河渠将湖水导入大海而根除水患。

因为业绩斐然,不到一年范仲淹又转回到了京城,任职权知开封府。

当时的京城治安是不咋好的,很多官宦子弟仗着家里家大势大,惯常性的欺男霸女胡作非为,历任开封府的地方官怕惹祸上身,都不怎么敢管。但是现在范仲淹来了,那一年他刚刚35岁,正是意气风发、敢打敢拼的年纪,他哪管你什么王公贵戚、大员公子,他眼里就只有这道法纲常和人间太平。

范仲淹在京城搞了一轮长达一年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,那是该抓的抓、该杀的杀。一时间,京城一片肃然,大家都说:“朝廷无忧有范君,京师无事有希文。”

而“猛人”范仲淹始终心系社稷,马上又盯上了老对头——宰相吕夷简。

话说宰相吕夷简自从上次被贬,当回归相位后,一种“马上可能会再次罢相”的不安全感席卷着他。慢慢地,他变了,变得愈发的谨小慎微,也变得更加的喜欢“结党”,从不断地拉帮结派中,吕夷简似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。

这结党的第一点,就是拉拢人,在这个方面,吕夷简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。不管老的少的、南方人北方人,只要你有用、你有培养的潜质,哪怕你是个刚入职的小年轻,咱们的大领导吕夷简都会非常和蔼地和你聊家常,会请你到家喝酒吃饭;酒酣耳热之际,会亲切拉着你激动到颤抖的双手,表示以后会照顾你。你要是还没结婚就更好了,吕大领导会大包大揽的告诉你,他来帮你寻一门好亲事。

大领导折节下交,那叫一个感动人心啊。很多人,像刘平、王随、鲁道宗、李淑、晃宗悫、蔡挺、王举正、钱明逸、丁度等,都是在这种时候投效了吕夷简,成为了他的忠实门生,甚至有的人还成了吕家的女婿、侄女婿。

结党的第二点,那就是套牢你、栓死你。官场里有句话,叫做“一起同过窗,一起扛过枪,都不如一起嫖过娼”,这话是相当有道理的,一道贪污受贿、共同横财暴富能够快速形成最深度的利益绑定关系,锁死在一条船上。

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发现,吕夷简和赵安仁、张士逊、陈尧佐、章得象等等这些显贵的家族,都共同经营着京城内丝绸、药材等的大型产业。一起赚钱一起花,这让他们成了个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的整体。

结党的第三点,就是要排除异己了。只要你不是我的人、不听我的话,跟你示好你居然不搭理我,那你就完了,提拔重用是别想了,贬职撤职更是分分钟的事。

景佑年间的吕夷简,在下属看来,他看上去慈眉善目,极具亲和,在皇帝面前他又低调谦和,从来没有一点戾气。但就是这么个胖胖的小老头,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的人脉资源和号召力。

在中国,“人脉”这个东西会让你绕过很多本来耗时耗力的环节,能够快速办成私人的事情、或者是皇帝安排的任务,那么在这个时候,“好用”会成为你这个臣子身上的标签,皇帝也会越来越喜欢你。

这就是吕夷简,很明显,他是个奸臣,并且是个有能力的奸臣,而经过几年的猥琐发育,他的结党也慢慢成了体系,眼看着就要成了气候。

看不惯吕夷简的人是有的,几位耿直的大臣先后进行了举报。但吕夷简这个层级的官员,哪是那么容易被扳倒的——连查案的官员都是吕夷简的人,能查得出来什么证据呢?于是大量的证据在第一时间就被销毁了,证人也很快被灭了口。

这些举报的官员很快就因诬告罪被发配到了外地,其中还有几个人死在了半路上,而地方官上报的死因是土匪抢劫杀人,这其中的门道人们是想想就能明白。

这么庞大的黑暗政治势力就这么盘踞在大宋朝廷上空,看起来牢不可破。但你就是只手遮天,我也要把天捅个窟窿!我要的是朗朗乾坤,要的是一个清平世界,范仲淹在心里暗暗发誓。

范仲淹是大智若愚的,憨厚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精明的大脑,他可不会做打草惊蛇的蠢事,而只是正常的工作生活着。但他抓住自己是京城主官这得天独厚的条件,私下里装成想要攀附关系的样子,慢慢征询在朝官员的各种人际关系。

经过长期仔细摸排后,范仲淹突然发难,上书弹劾吕夷简结党营私,生怕皇帝看得不明白,他还绘制了一幅《百官图》,里面清晰描述了所有京官的晋升路径,用多条连接线表明了每个人身后错综复杂的关系。在图中明显能够看到,大量的官员正是因为与吕夷简有私交,才得到了提拔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