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危机再至情难安(1 / 2)

晨雾裹着桐油味渗进纱帐,贾悦攥着方胜诗的手指节发白。

龙凤佩在掌心烫出漕帮印记的轮廓,与账本上洇开的朱砂印严丝合缝地重叠。

窗外杂沓的脚步声越来越近,她迅速将玉佩塞进妆奁底层,湘妃竹屉刚合拢,王熙凤染着丹蔻的指尖已挑开帘子。

\"五丫头倒是清闲。\"凤姐倚着八宝格,孔雀蓝镶滚的衣襟扫过案头账册,\"昨儿诗会上那首《咏絮词》,把探丫头的风头都抢了去。\"她尾音突然转厉,鎏金护甲敲在漕粮数目上:\"可知道这些红字,够买多少车柳絮?\"

沈墨的沉香忽浓忽淡地飘在穿堂风里。

贾悦垂首抚平袖口褶皱,腕间银镯的漕船图在阴影里若隐若现:\"二嫂子说笑呢,昨儿宝二爷还说,探春姐姐的'白玉堂前春解舞'才是真名士风流。\"

假山后传来尤氏尖细的嗤笑,混着贾蓉阴阳怪气的\"到底是庶出的,眼皮子浅\"。

贾悦余光瞥见凤姐耳坠上的东珠晃了晃,那是去年江南漕运孝敬的贡品。

暮色染红垂花门时,沈墨的衣摆沾着槐花渡的潮气。

他指尖在石桌上画出漕帮暗记:\"今春运河北段的冰期比往年长半月,可账上支取的开河银...\"话音未落,抄手游廊突然亮起灯笼,贾珍的鹿皮靴踩着《临江仙》的残稿走来。

\"沈公子好雅兴。\"贾珍腰间玉带钩闪过寒光,\"听闻令尊在户部的亏空...\"他故意顿了顿,靴尖碾碎飘落的槐花,\"倒让我想起去年扬州盐引案,那些跳运河的商人。\"

贾悦腕间银镯骤然发烫。

她借着拢发的动作按住龙凤佩,漕帮印记正烙在沈墨画出的暗记中央。

池面惊飞的夜鹭掠过贾珍阴鸷的眉眼,将那句\"庶女私会外男\"的污蔑撕成碎片。

三更梆子敲过两遍,贾悦盯着账册上重叠的印鉴。

漕运图在月光里蜿蜒成血色运河,突然,某行墨迹在龙凤佩的微光下扭曲变形——本该是\"叁佰石新米\"的条目,竟显出\"伍佰石陈粮\"的暗纹。

\"姑娘!\"侍书举着烛台冲进来,\"蓉少爷带着小厮往库房去了!\"烛泪滴在变形的字迹上,将陈粮数目融成诡异的蝌蚪文。

贾悦抓起披风时,妆奁里突然传来竹节盒的脆响。

槐花渡的夜风吹散更声,沈墨在渡口石碑后发现半截漕帮令旗。

青缎旗面上沾着桐油,与方胜诗渗出的气味如出一辙。

他正要俯身细看,对岸画舫突然传来贾蓉醉醺醺的狂笑:\"...那丫头偷换漕粮的账,够沉十回运河...\"

贾悦的绣鞋陷在库房外的泥泞里。

月光将贾蓉晃动的影子投在窗纸,他手中账册的装订线泛着青光——正是诗会那日王夫人赏的冰蚕丝。

突然,库房梁上传来瓦片轻响,半块龙凤佩的拓印飘飘荡荡落在她脚边。

五更天的露水凝在漕运图上。

贾悦将拓印按在变形的账目旁,陈粮数目突然开始游动,渐渐排列成运河沿岸的十八个码头名称。

其中\"槐花渡\"三字渗出血色,正是沈墨发现令旗的位置。

晨钟撞碎最后一丝夜色时,尤氏带着婆子们撞开房门。

贾悦从容地将茶汤泼在账册上,蒸腾的水雾里,血色码头名消失无踪。\"五姑娘好大的气性。\"尤氏绞着帕子冷笑,\"老太太让你去佛堂跪经呢。\"

沈墨的沉香混在檀香里飘进佛堂。

贾悦数到第九遍《金刚经》时,腕间银镯突然映出供桌底部的刻痕——褪色的漕船图正与槐花渡的地形重合。

她指尖抚过莲花纹,摸到细微的凹槽,里面藏着半粒染血的漕帮铜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