毒龙潭今日公映,身为贾建设的女人,徐会真、秦淮茹、何雨水、娄小娥怎会错过自家男人投资的首部电影?尤其这部电影是他亲自编剧的作品,她们自然更加不会错过。
\"别急,要不要喝点汽水?或者来些爆米花?\" 贾建设紧跟在四女身后,关切地问道。
即便是在丽声影院这样的地方,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。
此时的香江,小混混随处可见,黑白难辨,难以分辨谁是好人,谁是坏人。
几位女子个个美丽动人,更容易引发麻烦,因此贾建设必须紧跟她们。
\"不用了,时间差不多了,咱们快进影院吧。” 何雨水笑着说。
\"刚吃完晚饭不久,哪还能吃东西呢?咱们进去吧。” 秦淮茹附和道。
\"好,那咱们进去。
你们手拉着手,跟紧我。
人太多,千万别走散了。” 贾建设认真叮嘱。
看电影倒还在其次,这几个女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。
六五年二月的香江,许多人突然发现街坊间的热议都围绕着一部电影——《毒龙潭》。
这部影片不仅深受成年人喜爱,连许多初中生也对它情有独钟。
这并非孤例,而成为了一种新潮流。
作为同时在四十多家影院上映的电影,《毒龙潭》本身就极具吸引力。
以往的香江,即便是去年由夏梦主演的《故园春梦》这样大火的电影,也没有在这么多影院同时放映的记录。
如果《毒龙潭》的票房不佳,那么这种四十多家影院同时上映的宣传效果将难以维持两天。
因为票房低迷意味着电影很快就会下映。
然而,这部电影已上映一周,却毫无下映迹象,排长队购票的观众成了影院老板们的最大信心来源。
实际上,在《毒龙潭》上映首日,除了几家龙头影院表现不错外,其余影院并不理想。
尽管如此,有记者当天就在报纸上报道了香江有四十家影院联映的电影出现。
这部由贾建设主导的《毒龙潭》,并未登上新闻头条,反而出现在了娱乐版块,然而在这一板块内也未获得太多关注。
尽管实际上有四十多家影院放映这部电影,但贾建设并未投入大量资源宣传,外界普遍认为这只是某报在夸大其词。
即便在电影业内,这样的消息也鲜有人理会,倒不是大家反应迟钝,而是因为消息本身缺乏可信度。
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,一群默默无闻的演员,以及同样籍籍无名的编剧,若非有大明星夏梦加盟,几乎不会吸引任何目光。
有人可能会提到,那可是夏梦啊,东方的赫本!如此人物难道不该引人注目吗?
这其实很合理,毕竟电影的成功与否,首先取决于剧本质量,其次是导演的功力,最后才是演员的表现。
没有精彩的故事,再优秀的表演也难以挽救一部失败的作品。
而且,香江这一年所拍摄的电影数量虽不算多,但也不少。
像这样完全缺乏背景支撑的电影,确实难以脱颖而出。
更别提刚刚结束的春节档还余波未平,电影界的人士仍在热议几部热门影片的竞争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《毒龙潭》上映自然难逃被忽视的命运。
贾建设并非不清楚广告对电影票房的重要性,作为一位穿越者,他深知广告的巨大影响。
如果没有广告,即使电影再优秀,也可能无人问津,导致票房惨淡。
道理虽明,但贾建设的广告计划从一开始就遭遇瓶颈。
当时的传播手段极为有限,观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仅限于电视和报纸。
至于公交车广告或路旁海报等形式,他也曾考虑过,但公交车广告成本高昂且不易操作,最终他只能将注意力转向报纸。
小报纸没什么问题,贾建设想怎么宣传都可以,只要资金到位就行。
至于大报纸,像《大公报》这类严谨型的媒体,目标受众多为精英阶层,刊登广告本身就有较高门槛,为电影做推广目前还不现实。
《星岛日报》那边虽表示可以合作,但价格高昂且版面质量不佳,因此只能作罢。
最终,贾建设在《香江商报》找到了机会。
这份面向大众的报纸对广告的态度较为宽松,加之多年前已开始尝试连载小说和刊登广告,接洽商业合作对他们来说已是常规操作。
虽然无法占据头版,但娱乐版面的安排完全可行,且收费合理。
经过一番周折,贾建设终于与《香江商报》达成协议。
于是,《毒龙潭》得以顺利上映。
首映前一天晚上,午夜场反响尚可。
然而,第一天的票房数据让贾建设颇感失望——全国范围内仅收获不足六万的票房,平均每家影院贡献不到两千。
如此成绩自然难以令他满意。
然而,蓝荣轩当时正在现场查看数据,见状便安慰道:
“这个票房已经很可观了。
毕竟这是部‘三无’作品,在春节档后推出,能有这样的成绩已属难得。
你不用太担心,我们丽声院线将全力支持这部电影。
等到票房突破二十万时,我会在合作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,相信它一定能大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