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她在林边晕倒,正是第二次逃跑时因慌乱而迷失方向所致。
在林中因饥寒而倒,幸得刘建军相救,也算是种缘分。
至此,方荷的身世已明,再谈刘建军的烦忧。
刘建军早已分家独居,到了婚配年纪却迟迟未娶。
因刘庄太过贫瘠,即便身为村长之子,也没人愿将女儿嫁予他。
这些年他四处托媒,仍无人愿嫁,只能干着急。
然而救下方荷后,局面突变。
两人相处日久,渐生情愫。
刘建军并不介意方荷曾婚配,何况她的前夫已故。
但眼下有个难题:一是寒冬无法挣工分;二是大锅饭供应不足,家里粮食短缺。
于是他找上贾建设,非是求助,而是想换些粮食。
刘建军此行带了些物事,欲以此交换。
贾建设听他说完,心中好奇他有何宝贝。
“建军,你打算换多少粮食?”贾建设微笑询问。
“至少三百斤粗粮。
这些都是我爷爷留下的,换来的粮食我只能分到一部分,所以最低也要这么多,否则不够吃。”刘建军边吃羊肉边答,语含模糊。
这些都是值钱的好货,贾建设眼前一亮。
但对这些物品的价格,他所知有限,不知如何估价。
思索片刻后,贾建设答应了交易。
三百斤粗粮虽多,但他并未多犹豫便应允了。
尽管盈亏如何他心中没数,但三鞭酒、虎皮和虎骨,这可是金钱难买的珍品。
至于这点口粮,于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。
再说刘建军平日为人不错,这些年总送来些山珍野味,也算是帮了忙,这次便当作答谢吧。
贾建设爽快应允,以三百斤为价,并约好次日下午六点由刘建云在此处交货。
刘建军听到消息,连声道谢。
待二人酒足饭饱,婉拒留宿后,刘建军欢欢喜喜离开小酒馆的后院,迫不及待要把喜讯告诉方荷。
粮食已有着落,接下来就是尽快带方荷领证的事了……
---
下班后,贾建设来到小酒馆的后院。
三百斤粗粮整齐堆放于厨房,昨夜他从空间取出。
清晨徐会真发现厨房多了这么多粮食,疑惑询问来源。
在贾建设“昨晚让人送来”的解释下,徐会真满足了好奇心,未再多问。
毕竟贾建设是一家人主心骨,三百斤粮食对她家并无大碍,不过是小事一桩。
贾建设悠然喝茶,只等刘建军到来即可交易。
等了半个多时辰,刘建军才疲惫赶到。
原来刘建军担心村人知晓,天刚亮就进城。
此次拉粮回去,他一早与刘树根到镇上借牛车,计划晚些赶路运回家。
三百斤粮食绝不能让外村人知道。
如今各家缺粮,一旦被人发现,难免生事。
别说举报,村内亲戚众多,虽不至于绝情,但得知此事必生嫉妒,甚至要求充公。
---
这事刘建军家怎会愿意?他们靠物换来的粮食,此时粮食便是全家性命。
昨晚回去,刘树根一家商议许久,才定下自认稳妥的计策。
贾建设对此全然不知,只想快些完成交易回家陪女人吃饭。
“建军,东西带了吗?”贾建设笑问。
“贾主任,带来了。”刘建军点头,将一大包东西放在桌上。
贾建设笑着打开包袱,头回见虎皮。
展开桌面,仅看毛便觉此虎生时威猛。
忍不住轻抚虎皮,柔软触感令他惬意。
看完虎皮,又瞧了虎骨与三鞭酒。
虎骨数量真不少,堆一起也不少,约有十公斤。
最后是那坛三鞭酒。
刘建军介绍,除主料外,还添了蜈蚣粉、当归、白芍等药材。
这二十斤酒,据其父言,四十年前其祖辈出材,请中医大师所酿,据说效用极强。
但这酒家中一直未舍得饮,功效如何也不知,他都告知了贾建设。
贾建设笑道无妨,既已答应收下,便不会反悔。
刘建军闻言松气,连连谢他相助。
若让识货之人知晓,贾建设得虎皮、秘制三鞭酒、十来公斤虎骨,仅以三百斤粗粮交换,怕是会让人大惊失色,流露艳羡。
关键是贾建设占了便宜,对方还感恩不已。
这种事无处诉理,只能说他运气绝佳。
贾建设虽不懂物值,却知是好东西。
验毕即领刘建军至厨房。
“建军,瞧,那三袋就是三百斤粗粮。”贾建设指向墙角整齐堆放的粮食说道。
刘建军喜滋滋地走近麻袋,随手按了一下。
玉米?
仅凭触觉,他就判断出里面装的是玉米粒,这让他颇感困惑。
实际上,是贾建设搞错了,刘建军昨天提到的三百斤粗粮其实是红薯而非玉米。
因为之前每次送来野味,都是拿红薯交换回去的,所以昨天他理所当然以为仍是红薯。
“贾主任,为何是玉米?您还是换成红薯吧。”刘建云回到贾建设身旁,语气真诚。
他本就因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换来了人家三百斤红薯,已觉不安,如今变成玉米,这可不行。
这不是欺负人吗?
别人或许不知,但作为乡下人的他们岂会不清楚粮食的珍贵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