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鲁国华退出后,杨政民递过桌上的一份排名文件,神情严肃地说:
“陆川,先看看这个,咱们再讨论。”
陆川接过文件,略显困惑,迅速浏览起来。
仅十数秒,他便蹙眉质疑:“杨厂长,为何我们的排名降到第六?上月还位列第二,短短一月差距竟如此之大?”
“这也是我的疑问。”杨政民愁容满面,思索良久仍无头绪。
五家垫底钢厂排名突飞猛进,绝非寻常。
“杨厂长。”陆川观察到杨政民脸色不佳,迟疑问道,“会不会这些钢厂共享了各自的数据,汇总后快速取得新突破?”
这是陆川唯一能想到的解释,科研非同儿戏,每一项成果都需耗费大量时间。
并非全无奇迹,但一个月内五家钢厂接连出现奇迹,这种概率低得几乎不可想象。
“确实如此,我怎么没考虑到这一点呢?”杨政民兴奋地拍了下大腿,然而很快又皱眉沉思道:“陆川,即便我们清楚现状,短时间内也很难找到愿意与我们共享数据的钢厂。”
“杨厂长,这类事情我也帮不上太多忙,或许可以召集厂领导开会,集思广益,说不定就有办法了。”陆川语气坚定地说。
“说得对,让你一个人考虑确实有些难为你了。”杨政民点头赞同,随即说道:“既然已有方向,你先回去处理别的事务吧,等有新进展我再通知你。”
“但我们不能只依赖其他钢厂的帮助,自身的钢材研发也需要尽快取得突破。”
听到这话,陆川立刻站起身承诺:“杨厂长,请放心,研发科一定会按时完成任务,尽快推出新一代特种钢材。”
这时他忽然想起研发科与李朗争论的内容,便转移话题道:“杨厂长,还有一件事,经过我的分析,李工提供的研究数据存在重大问题。”
“但他执意要用这些数据生产新型特种钢,我无法说服他,希望您能帮忙劝说一下。”
“放心,这件事交给我,你的任务已经够重了,陆川,相信你能行。”
“杨厂长,请您放心,我定当竭尽全力完成任务。”
“很好,那就先去忙吧。”
陆川应声后迈步走向门口,准备返回岗位继续工作。
下午临近下班,贾建设正在整理今日食堂物资使用记录,这是他每日结束工作的固定程序。
“终于好了。”
将最后一页记录放入文件夹,贾建设松了口气。
锁好抽屉后,他拿起帆布包,准备离开办公室回家。
贾建设计划前往鸽子市转一转,希望能淘到称心如意的好货。
这天傍晚,他还得去何雨柱家赴宴并带上些特产,索性顺路购置几样礼品。
来到鸽子市入口,交了一毛钱后,他推着自行车进入集市。
刚踏入内部,便察觉今日情形与想象中不同。
摊位稀疏,前来购物的人寥寥无几,数量仅是上次所见的一半左右。
卖方也不再摆地摊,而是随手拿着几件物品待售。
那些想买东西的顾客,显得格外小心,四处游走搜寻。
贾建设猜测或许近期此处发生过意外,导致大家变得更为警惕。
既然已来,他决定不空手而归,开始闲逛起来。
他注意到这次大多卖家以物易物为主,这或许是今年生活愈发艰难的缘故。
不少家庭省下细粮,用以换取更实惠的粗粮。
如此一来,多余的粮食能让日子稍微宽裕些。
遇到两人用腊肉换粗粮的情况,贾建设毫不犹豫地用现金加上粮票,按每斤腊肉一块钱另附两斤粮票的价格全盘购入。
尽管两人共有的腊肉只有九斤,但他认为总比没有强。
如今市场上鲜肉难得一见,各家每月的定量供应仅够日常食用,更别提制作腊肉了。
继续前行,他看到有人售卖鱼类,围拢了不少人低声议价。
走近一看,三个水桶里大约有十条鱼。
经过简单询问,尽管价格偏高,但无需以物易物或使用粮票即可购买。
最终,贾建设花费六元购得了十条鱼,其中包括一条四斤重的黑鱼和三条小鲫鱼,这两样是他最满意的。
其余的是几条一两斤重的草鱼和鲤鱼,他打算将这些储备为食堂招待之用。
至于贾建设系统内的各类物资,除了主粮之外,他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特殊时期留作自用。
整理好装鱼的水桶,将其稳妥地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上。
这个水桶是贾建设花五毛钱从卖鱼人那里买来的。
若没有它,这么多鱼既不易携带,也会显得过于显眼。
看着自行车后座上的水桶,贾建设决定不再继续闲逛。
离开鸽子市后,他找了个无人之处,将一条约两斤重的鲤鱼留在水桶中,打算稍后当作礼物送给何雨柱,其余的鱼和腊肉则收入了系统空间。
整理完东西,贾建设并未久留,直接骑车前往合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