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章 三人共进晚餐,欢声笑语不断(1 / 2)

然而,婚后因忙于迎娶熊珠珠,此事便搁置下来。

直到婚礼尘埃落定许久,他才有空反思,却发现拜访贾建设已无必要。

虽婚后熊珠珠从不料理家务,一切负担落在他身上,但多数时候是母亲贾张氏帮忙。

他本人也有参与,只是不多罢了。

珠珠离婚后分得一笔钱,她的姐夫确实将贾建云调至宣传科,工资也涨了两级,每月多出十几块。

对此,贾建云颇为满意,觉得与建设断了往来也无妨,毕竟生活无忧。

若真有难处,珠珠自会求助于姐夫。

然而,当贾建云以为不会再与建设有任何交集时,却得知新任食堂主任竟是建设。

他起初以为是同名,但经核实后确认无误。

遗憾之余,他也后悔没早些向建设解释,即便此刻去找,恐怕也难以挽回关系。

尽管如此,贾建云仍自我安慰:即便建设是食堂主任,也不过是运气使然。

他只愿安守本分,过好自己的日子。

可世事难料,现实再次给他一记重击——他意识到建设并非仅靠运气,而是有人支持,且支持者对其颇为重视。

加之珠珠曾提及建设前途无量,他越发懊悔当初未主动联系建设。

他不禁思索,若当初未执意迎娶眼前女子,如今有建设相助,或许生活会更顺遂。

想到这里,他以异样目光看向珠珠,陷入沉思。

建设随李民富来到首脑台后方。”董副厂长,让我为您引见,这是新任食堂主任贾建设,您还未见过吧?”李民富向排名第五的轧钢厂副厂长董伟国介绍身旁的建设。

董伟国虽位列副厂长倒数第二,但他主管工厂安全,这一职权在当时尤为重要。

他不仅负责生产安全,还统领保卫科及民兵等事务。

权利的大小,需仔细衡量才能体会其中分量。

董伟国对李民富颇为客气,虽身为杨政民的心腹副厂长,但他深知李民富的实力。

杨政民曾向他透露过李民富的真正能量。

尽管知晓杨政民近期在压制李民富,但董伟国明白,日后杨政民必定会让李民富负责一个重要部门,至少是轧钢厂的一个关键部分。

因此,对于李民富介绍的贾建设,他也产生了些许兴趣,但并未真正重视。

一个副厂长怎会轻易结交一名食堂主任?这显然不合常理。

“董厂长,您好,我是贾建设。

因刚接手食堂工作,一直未能登门拜访,还请您见谅。”贾建设表面上恭敬地说道。

作为穿越者,他自视甚高,这种谦卑不过是生活所需。

“小贾主任,你先将食堂管理好,这是好事。

吃饭可是头等大事。

我不会在意你没来拜访,多来几次便是。

哈哈!”董伟国开怀大笑,对贾建设的话颇为满意。

他认为李民富看重贾建设并非无因,仅凭这说话技巧就显非凡。

其余方面,他相信日后定能深入了解。

随后,贾建设与董伟国寒暄几句后,便跟随李民富认识了轧钢厂的部分中高层领导:保卫科、宣传科主任及一至五车间主任。

至于其他副厂长和主任,以及杨政民本人,贾建设未曾见到。

他猜测这些人可能聚在一起,但不知具体做什么。

不久后,杨政民带着剩余领导到场。

贾建设未上前问候,因大会即将开始。

大会正式开始。

李民富身为副厂长,理应坐在主席台上发言,而贾建设作为主任却无此待遇,只能站在台下人群前列。

这样的安排让贾建设内心忐忑,毕竟领导近在咫尺,一举一动都被关注。

身后还有万余人,稍有疏忽便可能成为众矢之的。

会议持续较长时间,主题仍是贾建设预料到的粮票问题。

尽管过程中偶有议论或 * 动,但整体秩序良好。

最终,在一阵掌声中,会议圆满结束。

贾建设骑车返回途中,提前与陈雪茹约定今晚留宿绸缎庄家中。

此时陈雪茹已下班回家,所以他径直前往住所。

片刻后,贾建设抵达家门口,停好车进屋。

客厅无人,他猜测两女要么在餐厅,要么在厨房忙碌。

果真,进入餐厅发现两人已备好饭菜等待。

桌上摆满四五道菜。

\"不错啊,这么丰盛!看来厨艺大有长进。

今晚谁掌勺的?\" 贾建设笑着落座。

\"我们一起做啦,你先尝尝看,再猜猜每道菜是谁做的。” 陈雪茹眉眼含笑。

秦淮茹也期待地看着贾建设:\"猜对了奖励鸡腿哦。”

说完,秦淮茹故作镇定,其实内心紧张得厉害。

\"这道清蒸桂花鱼,不用说,肯定是你做的。”

贾建设连尝都没尝,只是看着一盘鱼,便笑着对陈雪茹说道。

这条鱼是他今早特意从系统中兑换的。

昨晚陈雪茹一直在念叨想吃清蒸桂花鱼,所以他心里早就有数。

\"哼,这道菜不算数,你既然知道我想吃,肯定早就猜到了。” 陈雪茹微微侧头,带着几分傲娇的神态,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。

秦淮茹在一旁看得忍俊不禁:\"雪茹,你还跟建设撒娇呢!\"

\"秦姐,你怎么帮着他说话?\" 陈雪茹轻拍秦淮茹一下,嘟囔着嘴不满地说。

\"行了行了,让我先说完。” 贾建设接过话茬,毕竟时间不早,他也确实饿了。

\"那你猜猜看。”

\"好。”

随后,贾建设逐一猜对了桌上的每一道菜。

虽然他很少品尝秦淮茹的手艺,但陈雪茹做的菜,他几乎天天吃。

因此,一说出陈雪茹的名字,剩下的也就一目了然了。

三人共进晚餐,欢声笑语不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