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 家宴风云,化解危机(1 / 2)

辰时三刻,贾府角门刚开,外头的车轿便如流水般涌进来。

贾悦立在垂花门侧的穿堂里,月白缠枝莲纹褙子被风掀起一角,露出底下茜色中衣。

她望着前庭那两株百年老槐上新挂的鎏金宫灯,灯穗子在晨风中晃得人眼晕——这是王熙凤昨夜命小丫头们踩着梯子一盏盏挂上去的,说是要讨个\"吉星高照\"的彩头。

\"五姑娘,北静王车驾已到角门!\"平儿喘着气跑过来,鬓边的珍珠簪子歪了半寸,\"大奶奶说您按原计划,先引王爷去沁芳亭看那幅'岁寒三友'的墨宝,再往藕香榭用茶。\"

贾悦垂眸理了理袖口,腕间沈墨送的翡翠镯子凉意沁人。

她想起昨夜妆匣里那张匿名纸条,\"小心你身边人\"的墨迹在月光下泛着青灰,此刻倒像根细针,轻轻扎着她后颈。

但她很快抬眼,眼尾微微上挑,倒添了三分从容:\"知道了,平姐姐且去回大奶奶,我这就过去。\"

角门外的喧哗渐近。

贾悦刚转过游廊,便见八抬朱漆大轿停在青石阶前,轿帘被小太监掀起,露出里面月白暗纹锦袍的身影。

北静王水溶下轿时,晨雾里飘来淡淡沉水香,他抬眼正撞见贾悦,倒先笑了:\"昨日听令兄说贾府有位五姑娘最是懂礼,今日一见,果然当得'兰心蕙质'四字。\"

贾悦福身行礼拜见,起身时目光掠过他腰间那枚羊脂玉佩——与原着里写的分毫不差。

她垂眸道:\"王爷谬赞了,不过是跟着老祖宗学了些皮毛。

这沁芳亭的墨宝,原是先大老爷年轻时临摹文徵明的,笔法虽嫩,倒有几分清逸之气......\"

两人沿着鹅卵石小径往沁芳亭去,身后跟着一群或明或暗的目光。

贾悦能感觉到,有几处视线像芒刺般扎在她后背上——二房那边的几个妯娌,还有东廊下缩着脖子的贾环。

果然,待北静王在沁芳亭坐定,茶盏刚举到唇边,贾环突然从廊子后头窜出来,玄色直裰下摆沾着草屑,声音却尖得像破锣:\"五妹妹好本事!

不过是个庶女,倒比宝姐姐、探丫头还出挑,连王爷跟前都敢凑!\"

满庭宾客皆静了。

王熙凤正端着茶盘往这边走,瓷碟\"当啷\"一声磕在廊柱上。

贾悦指尖在茶盏沿轻轻一叩,抬眼时仍带笑:\"环三哥这话说得奇了。

老祖宗昨日亲自嘱咐,说北静王是我贾府的世交,需得挑个知礼的姑娘陪着引见。

我若推三阻四,倒显得咱们贾府没家教了。\"她顿了顿,又道:\"再者说,《礼记》有云'礼者,天地之序也',环三哥自幼在老太太跟前读书,难道不晓得'长幼有序,尊卑有别'的道理?

我不过奉命行事,怎就成了僭越?\"

贾环脸涨得通红,张了张嘴还要说什么,北静王却端着茶盏笑了:\"五姑娘这话说得在理。

本王在京中也常听人说,贾府最是讲究诗礼传家,今日一见,果然名不虚传。\"

众人忙跟着赔笑,贾环被晾在原地,手指攥得发白,玄色直裰的袖口被他抠出个小毛球。

风波刚平,后院突然传来嘈杂的喊叫声。

\"走水了!厨房走水了!\"

贾悦心头一紧,顺着声音望过去——藕香榭后头的厨房方向正冒起黑烟,几个小丫头抱着锅碗瓢盆往外跑,脸上沾着黑灰。

贾赦拍着桌子骂:\"凤丫头!

你是怎么管的家?

连顿席面都摆不周全!\"

王熙凤额头沁着汗,刚要开口解释,贾悦已上前一步:\"大老爷莫急。

我前日见小厨房腌了几坛糟鹅掌,原是要送老祖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