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9章 它意味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(1 / 2)

尽管这大杂院的三进两出格局已算宽敞,但从老孙当时的权势来看,这种宅院根本不入他的眼。

如今最要紧的是,这些财物究竟是如何藏到这里的?藏匿之人又去了哪里?

按理说,那个人应当已经不在了。

否则,绝不会任由如此巨大的财富闲置。

这样说来,岂不是没人知道这些财物的存在?然而,这大杂院鱼龙混杂,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知晓?

贾建设思虑片刻,认为这大杂院里应该无人知道此事。

毕竟居住者众多,稍有不慎便可能走漏风声。

因此,除非那人愚蠢至极,否则定会将财物转移他处。

无论如何,大杂院绝非藏匿财物的理想之地。

至于这些财物是否为老孙所藏,为何藏于此处,则无从得知。

五百一十一章 茫然不解(求全订打赏)

另有一事困扰着贾建设,便是如何处置这些财物。

面对堆积如山的珍稀宝物,即便他家财万贯,仍难掩贪欲。

更何况,他多年来经营商行,又有哪个商人能对财富毫无觊觎?

他轻抚金条与玉石,随后逐一展开画卷,准备细细品鉴。

咦?

竟还有油画。

贾建设凝神细看,发现竟是老郎之作,这并不奇怪,当年他在朝中地位颇高。

这是……

他又端详一番,怎还有几幅人物油画?这些都是谁?这般开放?

这些油画描绘的尽是外国人,风格略显大胆。

那位“老佛爷”倒是越活越年轻了!

十余年前,他曾从**购得几幅类似的画作。

据卖家称,这几幅正是属于“老佛爷”。

诸位可还记得,贾建设上次赴港,不是卖出几幅老郎的画作吗?当时成交价高达两千多万美金!

那几幅画,正是从**收购而来。

基于你的要求,我将原文进行了文字调整和内容优化:

---

由于上次在 ** 卖画的经历,贾建设近年来开始主动了解相关知识。

说实话,他对西洋画始终兴趣不大,总觉得难以欣赏这种所谓的西方艺术风格。

在他看来,中国的水墨画才是真正的艺术瑰宝。

不得不承认,老祖宗确实厉害,在洁白的宣纸上,只需寥寥数笔,就能勾勒出心中所想的画面!

尽管对这些画不太感冒,但贾建设依然具备准确判断其价值的能力。

虽然不清楚具体作者身份,但他确信这些画作极为珍贵。

“这是老苏的《枯木怪石图》,那边是老唐的作品。”贾建设揉揉眼,再次确认无误——果然是那幅名画!他记得后世这幅画拍出了四亿多元的天价,引起极大轰动。

不过有些蹊跷:他记得此画早在三十年代就被一位叫次郎的日本藏家以高价购得,为何此刻却出现在这里?难道又是平行世界的影响?

观赏完这些字画后,贾建设悄然退出了空间。

他的心情已恢复平静,毕竟见过太多珍品,再好的东西也难以打动他。

当然,这并非意味着他能完全放下,这些东西依旧存于他的空间中,未来如何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

回到外屋,他依旧以瘫坐的姿态出现,但神情已焕然一新,眼神重归平静淡然。

拍掉身上的灰尘,整理好略显凌乱的环境后,他看了看时间,快到八点了,便直接出门前往单位。

这次外出一个多月,不知李民富是否趁机搞出什么麻烦。

贾建设认为,自己与李民富因去唐海一事闹僵,这位轧钢厂的主任必定会伺机报复。

即便他曾为李民富效力多年,两人关系看似密切,但在李民富心中,从未真正容纳他人。

在他眼中,唯有利益永恒,朋友或敌人都取决于你能带来多少价值。

过往,他们尚能和平共处,甚至李民富常给予贾建设诸多好处。

毕竟他已远离燕京城七年,尤其上次因前往唐海产生分歧后,两人关系再也无法恢复如初。

再加上李民富带领手下入驻运输队,还让庞庆丰直接休假回家之举,足以证明他为利益不惜一切代价。

自他加入运输队起,便意味着与韩庆阳彻底决裂,而这也等同于与贾建设决裂。

要知道,现在的李民富不再是初掌大权之时,那时他还需贾建设和韩庆阳的支持。

因此,前一次对峙,可视作两人斗争的开端。

贾建设不清楚李民富这一个月究竟有何动作,也不知他何时会反扑。

但他确信,李民富一伙人的结局已定,好日子所剩无几。

贾建设无意扩大争端,只待李民富出局之日,那时便是他的反击时刻。

“贾厂长,您回来啦!”

“厂长,下次有好事别忘了带上我们!”

“是呀厂长,咱们可是老交情了,以前还在食堂外聊过不少呢。”

贾建设一头雾水地回应众人,他完全摸不清状况,只能含糊其辞应付过去。

他决定先找马敏了解情况,免得一会儿遇到李民富时措手不及。

贾建设进入后勤部办公室,向众人打了声招呼。

“主任,您怎么来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