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5章 如今想要放弃,根本不可能(1 / 2)

俗话说“财不露白”,他这么做自然也有私心。

活羊珍贵,别说羊肉,就连猪肉都难得吃到。

再说,作为自己人,贾建设也是他的靠山,背后自有关系网。

没多久,就接到不少老朋友的来电,有肉当然要共享。

以贾建设的地位,一个人怎能吃得完?岂不是会“撑坏”?

忙碌半天后,巴尔特夫妇被安置到老爷子家。

莎拉波娃无处可去,只好暂时住在从片儿爷那里买的小院里。

安排妥当后,贾建设返回轧钢厂还车。

刚回厂,就被杨政民的秘书叫去了民兵连。

民兵连平日少用,仅在重要会议时启用,不曾想几只羊竟引发如此重视。

幸好莎拉波娃带来的东西得以保存,巴尔特的大包牛肉干和奶块未被发现,否则也难逃一劫。

他们不敢动莎拉波娃的东西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当时大多数人仍视毛熊国为“老大哥”,即便两国关系紧张,普通民众并不知情。

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拉来的羊吸引,这才保住了那些珍贵物品。

贾建设并非糊涂之人,在众人面前拉羊,即使后台强硬,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。

但他不过是想争口气罢了,对这点羊肉毫不在意。

贾建设来到轧钢厂,刚进门就被杨政民迎了进去。”建设,你来得正好,这几只羊闹得沸沸扬扬的,我这电话就没断过。”杨政民笑着抱怨。

屋内只有三个人:杨政民、李民富和徐老爷子。

他们都是贾建设在厂里的支持者。

“没想到巴尔特送的礼物这么重,早知道我就直接回家卸车了。”贾建设坐在下首位置,半开玩笑地说。

李民富假装敲了贾建设几下,“你可别被人举报投机倒把。”

李民富心里有些不满,觉得这事儿应该是他主导的,如今却被杨政民抢了先机。

杨政民认真地看着贾建设问:“你觉得这事怎么办?”

徐老爷子摆摆手,“建设,有话直说,咱们可以全拿回去。”

其实徐老爷子心里希望贾建设不要表现得太贪婪,毕竟这个干孙子年纪轻轻就已经很成功了。

舍得,有舍才有得,他期待对方能理解这一点。

这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考验。

“我的想法?我没什么意见,留点给我就行。”贾建设从容地说。

食物他不缺,但心里憋着一口气,这羊肉他一定要分到。

他并不贪心,毕竟有个金手指在,只要不过分就好。

在当下,这六只羊并非寻常之物,没有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无法体会它们的珍贵。

表面上,这几只羊是别人赠予贾建设的,但实际上远比这复杂。

简单来说,就是集体。

不管最终如何分配,有老爷子在,贾建设相信自己不会吃亏。

杨政民他们也不是糊涂人,即便带走羊,也会付钱作为补偿。

如今轧钢厂不缺钱,缺的是物资。

钢厂每月定量供应有限,突然多了这么多额外的羊,能派上不少用场。

其实不给贾建设钱,直接送他羊,他反而更开心。

有些东西金钱换不来,尤其是人情,在关键时刻意义重大。

不是有人说过吗?

江湖不是暴力,而是人情世故。

对此,他深表认同。

李民富本打算给贾建设使个眼色,担心他被这份厚礼冲昏头脑。

幸好,贾建设一如既往地保持理智和沉稳,没有做出什么异常举动,表情也无不满之意。

李民富暗暗点头,颇为满意。

贾建设话音刚落,李民富满意了,另两人也笑了起来。

三人互视一眼,心中均对贾建设的气度表示赞赏。

最终商议后,贾建设牵着两只羊离开轧钢厂。

厂里特意放了几天假,让他外出避风头,顺便招待客人。

贾建设料到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平静,即便杨政民已出面化解大部分矛盾,仍会有一些棘手人物。

他懒得多想,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

他推着自行车,哼着小曲,准备先去看看莎拉波娃。

晚些时候,贾建设计划带着巴尔特夫妇外出用餐。

他难得获得了带薪假期,这让他感到十分开心。

除了负责牵引的两只羊,他还收到一个厚实的信封作为奖励。

尽管工厂提供了这笔资金,他内心仍有些抵触,但最终还是接受了,毕竟可以用这段时间好好陪伴家人。

厂里剩余的五只羊已妥善分配:他分得一只,李民富和徐老各一只。

另外两只,一只供给单位食堂,另一只则用于招待食堂,供关系户及上级领导享用。

这样的安排旨在缓和同事们的情绪,同时增进各方关系。

当食堂即将供应羊肉的消息传出后,轧钢厂内一片沸腾。

许久未尝过肉味的工友们对此充满期待,他们并不关心具体花费多少,只盼望着能品尝到鲜美的羊肉。

大家纷纷称赞贾建设是个大方的人,换作自己,绝对舍不得将羊贡献出来,即便给予补偿也不情愿。

“亲爱的贾,你终于回来了!”莎拉波娃在屋内等待已久,见到贾建设归来立刻兴奋地跑向院子迎接。

她一路上都在急切盼望这一刻,如今终于如愿以偿。

刚见面时她还能克制情绪,但此刻再也按捺不住激动,想要向贾建设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。

“莎拉波娃,我们先进屋再说吧。”贾建设把羊安顿好后,笑着牵起这位远道而来的女子步入室内。

“贾,我想你了。”一进屋,莎拉波娃便投入贾建设怀中。

“哈哈,我也想你了。”贾建设同样抱紧对方,两人暂时无言,只是静静享受着重逢的喜悦。

过了一会儿,莎拉波娃的情绪渐渐平复,两人坐下聊天,分享这一年来各自的经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