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 毕竟城市的机会总比乡村多(1 / 2)

贾建设笑着摆摆手,简单同何雨柱交谈几句后便离开厨房,回到久违三个月的办公室。

此时后厨依旧喧闹,所有人因这意外之喜而满心惊喜。

一些人对任务充满好奇,纷纷向徐威打听路上的遭遇。

徐威见状立刻眉飞色舞地讲述起来,虽有几分炫耀,但大多为亲身经历,只是稍显夸张。

他提及那场险恶的暴风雪,曾让车队多人陷入生死边缘,听得众人既感震撼又心生向往。

此外,他还讲到途中遇到的狼群及补给站的情况,以及最终到达目的地后的种种见闻。

食堂众人听得入迷,对徐威羡慕不已,一致认为他是运气极佳才被选中。

整个上午,贾建设的办公室始终热闹非凡。

食堂的人陆续前来领取羊肉,拿到后无不感激涕零。

直至午饭前,食堂所有人才领完羊肉,这番忙碌让贾建设感到些许疲惫。

饭后,贾建设并未休息,而是邀约何雨柱一起去澡堂清洗一番。

三个月来风沙漫天,单靠在家冲洗无法彻底清洁,唯有泡在澡堂里好好搓洗才能解乏。

出来时,两人皆觉轻松许多,搓下的污垢厚厚一层,实在令人触目惊心。

随后,贾建设查看时间,确认合适,便独自前往办公楼拜访杨政民。

厂长办公室内,杨政民虽略显倦意,却难掩喜悦之情。

贾建设带回的羊肉不仅为他赢得赞誉,还对后续工作有所助益。

这批羊肉多数送给了上级领导,仅剩少许由轧钢厂的主要负责人分配处理。

快过年了,杨政民特意挑了上好的羊肉,作为礼物送给几位关键领导。

此举虽花费不少,但他深知这对他未来工作发展大有裨益。

当贾浩云踏入办公室时,杨政民立刻递过一个信封,里面装的是买羊肉的钱。

杨政民行事周全,不仅按市价支付,还额外加了一倍,但考虑到这是国营企业,他的慷慨也有所节制。

贾建设接过信封,感受到分量后会意一笑。

他知道这规矩,自然也不推辞。

寒暄几句后,杨政民试探性地询问他是否拜访过大领导。

得知答案后,他满意地点点头,暗自认为贾建设已属自己阵营。

贾建设走后,杨政民恢复冷静,眉头紧锁。

工厂食堂如今物资匮乏,连基本的双合面饼都难以保障。

粗粮成了主食,口感粗糙,工人怨声载道。

上级配额有限,即便去供销社领取,也只能拿到这样的食材。

更糟糕的是,连细粮也因掺杂而质量下降,原本白净的面粉如今呈灰白色,且供不应求。

营养不足导致工人频繁晕倒,医务室常忙于处理这类病例。

起初医生会给患者补充葡萄糖,效果显着,却引得众人争相前往医务室。

不久,这一现象被及时制止。

事情闹得挺凶,幸亏保卫科及时赶到,才将局面控制住。

尽管当时勉强平息了,但如今每天晕倒的人数不断攀升,医务室里的葡萄糖早已告罄。

这已不仅仅是补充葡萄糖的问题,表面的解决无法触及根本,毕竟真正的症结在于缺乏营养。

经过深思熟虑,杨政民依旧找不到妥善的解决办法,面对这个难题,他感到无从下手。

“唉,看来只能明天召集大家开个会了。”杨政民长叹一声。

次日清晨,贾建设离开会议室回到办公室。

关于轧钢厂缺粮一事,他觉得事不关己。

作为上万人的企业,他哪有能力全面介入?更何况,他的“金手指”不便外露,即便是能公开,那微不足道的能力又能起什么作用?

回来后,听几个女人提及,外界形势愈发严峻。

此番送完羊肉,短期内他不敢再赠送太多东西。

即便对高层领导,他也只打算偶尔送些小礼品,维持关系即可,数量绝不多送,确保每次不过一两顿饭的分量。

再过几年便是特殊时期,得意忘形只会自取 ** 。

他只需保持现状,依靠“七一零”,日子也能过得惬意,这就足够了。

至于其他人,他无力兼顾,能力有限,只能如此。

又熬过一天,下班时分,门卫竟有人在等他。

徐红旗早知此人是来找贾建设的,因与他交好,态度不错,让他在门房休息,还递上茶水。

此人来访时临近下班,对方也表明不急,徐红旗便未打扰贾建设,任其在门房等候。

这种待遇非人人可得。

平常等人,都得在外头站着,哪能像这般舒舒服服地待在门房,还能喝茶?这一切,皆因徐红旗与贾建设关系密切。

贾建设平时工作间隙常会与徐红旗闲聊,还不时递烟给对方抽。

贾建设每隔几个月总会暗中给老徐一些烟酒,有时还会带上几个菜,去门房找徐红旗一起喝上几杯。

久而久之,两人关系愈发亲密,徐红旗有任何小道消息都会第一时间告诉贾建设。

今日贾建设刚到厂门口就被徐红旗拦住,称有人找他。

一看竟是刘建军。

他是刘庄的村长刘树根的长子,平日负责将村里捕获的野味送至小酒馆。

但这次离开已有三个月,据徐会真所说,近来刘庄村未再送来野味。

贾建设以为执法严格,便没太在意。

没想到刘建军突然来访,让他疑惑是否为了野味之事。

尽管刘建军身材魁梧,在山间 ** 时英勇无畏,可来到轧钢厂却显得拘谨不安。

这并不奇怪,毕竟此时城乡差距极大,农村人进城常觉自卑。

以往刘建军送野味直接去小酒馆,这种默契已持续四年。

这次贸然来轧钢厂,让贾建设颇为不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