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一早。
清晨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靠山屯,溪边的青草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。
宋振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,看着下面越聚越多的人群,抬手看了看腕表——才六点半,村里老少却已经来了大半。
“乡亲们!”
宋振清了清嗓子,声音在清晨湿润的空气中格外清亮。
“今天是我们靠山屯载入史册的大日子!”
人群立刻安静下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转向溪边那个巨大的金属装置——电弧炼钢炉。
这个足有三米高的庞然大物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,复杂的管道和电路系统让它看起来像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。
几个孩子好奇地想靠近触摸,被大人一把拽了回来。
“开始吊装!”
宋振一声令下,二十个精挑细选的壮小伙立刻行动起来。
他们分成两组,一组负责拉动滑轮组,另一组则用浸过桐油的粗麻绳固定炉体。
陈铁山亲自站在最前面指挥,老人沙哑的嗓音在溪边回荡:
“左边用力!慢点慢点!好!稳住!注意脚下!”
钢炉在众人的合力下缓缓升起,滑轮组发出“吱呀吱呀”的声响。
村民们不自觉地屏住呼吸,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甚至双手合十,嘴里念念有词。
骑在父亲肩头的孩子们瞪大了眼睛,小脸上写满了惊奇。
当炉体终于稳稳落在提前浇筑好的水泥基座上时,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。
宋振三步并作两步跳下木台,快步走到炉前。
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扳手,仔细检查了每一个螺栓的连接情况。
一方面是做做样子,另一方面是防止在搬运过程中出现螺丝松动的情况。
在确认无误后,他转向最关键的部分——电路连接。
“电压稳定器就位!”
宋振朝助手喊道。
一个年轻人立刻捧来一个金属盒子,上面布满了精密的仪表和开关。
宋振接过盒子,手指在铜线间灵活穿梭。
他的动作又快又准,每一根线都接得恰到好处。
待一切准备完毕后,宋振一声令下!
“开闸!”
下一刻,负责水闸的小伙子用力扳动操纵杆。
湍急的溪水立刻冲向涡轮,发出雷鸣般的轰响。
电压表的指针剧烈摆动,最终稳稳停在380伏特的位置。
宋振深吸一口气,拇指按在主控开关上:
“启动!”
刹那间,炼钢炉发出低沉的嗡鸣,内部电极间迸发出刺眼的蓝白色电弧。
这光芒太过耀眼,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后退几步,有人甚至下意识捂住了眼睛。
“温度达到1600度!”
负责监测的年轻人高声报告,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。
宋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向加料组打了个手势。
几个穿着厚实帆布工作服的年轻人立刻推着小车过来,车上装满了事先准备好的废铁和珍贵的铬矿。
当这些原料被倒入炉口时,炽热的金属熔液立刻在炉内翻滚起来,橙红色的光芒透过特制的观察窗,将周围每个人的脸庞都映得通红。
“保持功率!再升高200度!”
“温度1800度!”
监测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破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