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或许真有什么事呢(1 / 2)

黄世同立刻想起一个人,在此之前,港岛也曾有过一个财富传奇!风头甚至盖过李黄瓜、包船王等人,被誉为商界奇迹!

“文东。”黄世同慢慢说道,“你知道陈松清先生吗?”陆文东点头:“当然。”

陈松清是佳宁集团的主席,原籍马来西亚华人,最初从事土木工程。来港后,他从服务生做起,在短短几年内打造出一家市值上百亿的佳宁集团!当时,港人视他为商界领袖,财富神话!

都说买了佳宁股票就像在家里放了一座金矿!可惜,泡沫终究是泡沫!

1981年中英就 ** 回归展开谈判,股市崩盘,佳宁的神话也破灭了!

如今,陈松清正被廉政公署 ** 。涉及不深却妄加评论是忌讳,既然陆文东了解陈松清,黄世同便不再多言。

他亦附和道:“说起来,近期股市倒是颇为强劲。” 股市之所以强势,源于中英达成协议,港岛回归尘埃落定。长久以来迷茫的港人与企业总算得以喘息,选择离开的自当离去,留下的则会在此扎根发展,由此带动本地股市与楼市逐步回暖。

据系统提示显示,此轮复苏将持续至87年为止。换言之,港岛将迎来两年的繁荣期,随后将遭遇一次剧烈股灾。这是陆文东不容错失的关键机遇!“同叔目光如炬。”

陆文东顺势进言:“依我看,会德丰应当会把握住此次良机,股价恐怕会有波动。” “因此我想趁势购入一些,主要还是为了稳妥起见。”

黄世同听罢笑道:“若求稳妥,直接做多恒指岂非更为妥当?”他深知陆文东并非仅着眼于短期收益。陆文东不禁佩服:“一切果然难逃同叔法眼。”

他轻咳一声:“自中英协议签署之后,不少外资行已着手迁移注册地址,并抛售资产。”所谓迁册,即是变更注册地点;至于甩卖资产,则专指出售公共领域的资产。这并非洋行主动为之,而是出于各地 ** 的限制,不允许外国资本掌控本地公共领域。“原来如此。”

黄世同对这一解释并无异议,毕竟身为业内资深人士,他早有所闻——会德丰董事长马登正计划清空公司资产后返回伦敦。有卖家便有买家!届时会德丰的股票必将在市场上受到追捧,确实是一桩稳妥的投资项目。

令黄世同感叹的是,像陆文东这样身处复杂局势之中的人,竟能如此精准地洞察到其中玄机,实属难得!更何况,这位年轻人的投资策略如此稳健,更是难能可贵!

**备受期待的十大酷刑系列终于开播!手握四家影院的陆文东信心满满。此前《英雄本色》的成功票房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……**

金公主院线率先表态支持 ** 十大酷刑**!新近成立的德宝同样有意与陆文东拉近关系,随之跟进表示支持。这样一来,**十大酷刑**的首映成绩远远超过了《英雄本色》。众人在金钱豹海鲜自助的办公室里开怀大笑。

尽管陆文东的新办公地点设在铜锣湾,环境更优越,但为了贴近市井氛围,他每天都会在这里逗留一阵子,并经常宴请基哥这样的江湖人物。基哥捧腹笑道:“文东,这招实在厉害!”“想得真绝。”其他人也附和道:“看过那么多咸湿片,还是你做的这部最带劲。”陆文东淡然一笑:“看到诸位满意,我也安心了。”

此时,他正查看系统数据,影片上映不足半日,票房已突破50万!形势一片大好,预计当日就可能冲上百万。照此趋势,**十大酷刑**的总票房很可能突破千万!这对一部 ** 片而言,堪称辉煌成就。当然,鉴于陆文东对外公布的制作成本为1200万,按此核算,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亏本的。不过,

陆文东所追求的是表面上的亏损!“肯定能火,一定会火。”

基哥捧腹大笑:“文东,你真是智多星。” “每部电影都能大火,这钱赚得真够爽的。”

陆文东开口:“基哥,你们实力雄厚,做的‘六零七’坐地虎,我这样的小角色只能干些有风险的事儿。”

“没法比。” “文东。”

旁边有人提议:“其实你可以直接抢几块地,既能养人,又能显威风。” “对呀。”

基哥附和:“文东,你可是四二六。” “需要撑场面的时候还是要撑场面。”

“不过话说回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