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的夜风掠过阳台,诸葛大力裹紧身上的灰色针织披肩,指尖摩挲着陶瓷咖啡杯的边缘。杯口腾起的热气氤氲在眼前,将远处的星光晕染成模糊的光斑。她倚着栏杆,忽然想起校庆那天礼堂角落的身影——藏青色外套被灯光镀上金边,安静得像幅会呼吸的画。
\"原来早就见过。\"大力轻声呢喃,声音消散在夜色里。记忆如潮水般漫过她的思绪,将时光拉回到一年前的那个夏天。
那时的她背着帆布包,辗转三天两夜来到西南边陲的贫困县。为了争取本科直研的机会,她主动承担起民俗调研的重任。当破旧的面包车停在盘山公路尽头时,眼前的景象让她攥紧了笔记本:黄土飞扬的村道旁,十几个孩子趴在漏风的土坯墙缺口处,眼巴巴地望着远处。
\"姑娘,去中心小学得往南再走八里地。\"村口的老农用烟杆指了指方向,\"不过那学校也快撑不下去了,桌椅都是破的,老师走了大半......,不过那里有个新的学校。\"老农说到这儿浑浊的眼里有了些许的光亮。
大力就是在那个午后,第一次踏入那所希望小学。褪色的红砖墙在烈日下泛着白光,教室里却传出整齐的读书声。她透过窗户望去,一个清瘦的身影正蹲在地上,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简笔画。阳光斜斜照进教室,为他勾勒出温暖的轮廓。
\"这是太阳,它能照亮全世界。\"男人的声音温和有力,\"就像知识,能照亮你们的未来。\"孩子们仰着小脸,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。大力注意到,他脚下放着个褪色的帆布包,上面别着枚校徽——正是她所在大学的标志。
后来她从老乡口中得知,这个叫林任云的年轻人,独自筹资在山里建起了这所希望小学。他亲自设计校舍,联系志愿者,甚至带着村民们一起搬砖运瓦。学校落成那天,他婉拒了所有表彰,只留下一句\"读书才是孩子们最重要的事\",便悄然离开。
\"他明明可以借此获得很多荣誉。\"大力搅动着杯中的咖啡,看着褐色的漩涡在杯底旋转。作为理性至上的学霸,她本能地开始分析:\"放弃名利意味着他的动机更纯粹,这种不计回报的付出,需要远超常人的信念和毅力。\"
夜风卷起她耳边的碎发,带来一丝凉意。大力突然意识到,自己的心跳不知何时加快了。原来那个在礼堂角落安静的身影,早在一年前就已在她生命里留下了痕迹。而那时的她,只专注于收集调研资料,竟没来得及和他说上一句话。
\"我居然错过了和他认识的机会。\"她自嘲地笑了笑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上的花纹。作为向来目标明确的人,这种错失良机的感觉让她有些懊恼。但随即,另一种情绪涌上心头——一种想要重新认识他、了解他的强烈渴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