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都的深秋总带着股刺骨的凉意,林任云缩在图书馆的角落,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在脸上。他习惯性刷新微博,手指突然停在一条热门话题下——某个学术论坛的讨论帖里,一个叫\"普朗克的头号粉丝\"的用户正在和人激烈争辩。
\"这个观点存在逻辑漏洞。\"她的回复简洁有力,还附上了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截图。林任云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条理清晰的分析,鬼使神差地在评论区留言:\"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切入?\"
消息刚发出去,他就后悔了。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上班族,哪有资格对专业学者指指点点?正想撤回,对话框却弹出新消息:\"请讲。\"
接下来的两个小时,他们围绕着那个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。\"普朗克的头号粉丝\"的思维敏捷得惊人,总能迅速抓住问题核心,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概念。林任云完全沉浸其中,直到图书馆闭馆的提示音响起,才惊觉时间流逝。
后来,林任云发了条微博阐述自己的观点,并@了\"普朗克的头号粉丝\"。很快,私信窗口跳动起来。从学术问题到生活琐事,他们聊得越来越投机。\"普朗克的头号粉丝\"会分享实验室里的趣事,林任云则讲述帝都胡同里的烟火气。
她的微博大多是学术相关内容,偶尔几张照片也是模糊的背影——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忙碌,或是抱着书本匆匆走过校园。林任云无数次放大那些照片,试图从模糊的轮廓里勾勒出她的模样,却只能从文字中拼凑出一个短发利落、聪慧果敢的形象。每当对话框弹出新消息,他总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,连同事都打趣他最近总是\"对着手机傻笑\"。
然而,随着\"普朗克的头号粉丝\"论文完成,他们的聊天逐渐减少,最后停在了一句\"论文通过了,谢啦\"。林任云盯着屏幕上的文字,反复输入又删除回复,最终只是默默将对话框置顶。此后的日子里,他依然会关注她的微博动态,看着她分享新的研究成果,却再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开启对话。这种若有若无的牵挂,像根柔软的丝线,时不时在心底轻轻 tug 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