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可是,倘若当下便迁移阿房坟茔,将赵祁的身份公诸于众,必定掀起轩然大波。
先不说名义不正的问题,那帮臣子必然不会坐视不管。
现今天下尚未全归我大秦掌控,一旦我国根基动摇,列国势必借机兴风作浪。”
“再者,赵祁对其生父之怨恨,你们亦心知肚明。”
“若让其知晓大王乃是其生父,或许反倒造成父子反目。
即便大王解说清楚前因后果,依赵祁性格脾气,岂能容忍当初迫害其母之人逍遥自在?”
综上所述。
“我只能尽可能拖延时日,至少先打消大王轻生之念,同时给予赵祁更多积累实力、树立威望的时间。” 夏无且凝视着蒙武,说道,“莫非你没听懂刚刚大王的意思?”
“我已明白。”蒙武双眼闪过一丝异样光芒,“大王心中已经决意,待与赵祁相认之日,即立其为太子,以备将来继承大统。”
“的确如此。”然而要达成此目标,除了仰赖大王一统天下、权威无人能撼动,使整个天下纳入手中,到那时传统礼教也难以束缚大王的脚步——从古至今,谁能开创这般统一的大业?
“大王将是千古第一人!” 这样的存在,怎会被区区礼法束缚?
进而,当大秦实现天下统一,只要赵祁不断建立功勋,权势将水涨船高。
日后掌握军权,威名传遍天下,试问还有谁敢与之抗衡?
总括而言,我的所言所行不过是为了让大王安定情绪,既不损国家基业、不坏天下之局,同时也是为赵祁争取更好的时机。
假如大王有丝毫意外,赵祁的真实身份便再无法彰显,彼时他如何与其他公子竞争呢?此外,这也为赵祁提供了时间来获取更强的权力,使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。
唯有借助这样的局面,有了大王和赵祁两相扶持,才有可能破除一切悖逆之音。
一切都是为了赵祁。
“阿房虽逝,赵祁就是我夏无且余生之所系。” “在这苍穹之下,我绝不容许任何人侵犯他半分。”夏无且又补一句,眼中满是坚定。
“既然大王已定赵祁之位,任何企图从赵祁手里夺取的人休想得逞。”
话声刚落,蒙武随即接道:“我蒙氏一族定鼎力扶持赵祁。”言语间透出坚决之态。
“长公子才华横溢,年纪轻轻已然位列上将军,在我国位高权重。
若日后成为储君,定能助我大秦国运更盛。
辛胜甘愿为其效力!”这时辛胜语气铿锵地表明心迹。
闻言,夏无且和蒙武皆侧头注视着他。
虽说就爵位及官阶来看,辛胜甚至比不上一位统领十万大军的将领,但他手握王宫内五万禁卫军,负责守卫陛下龙体安危,这一角色至关重要。
倘若他选择支持赵祁,那么将来在咸阳宫内或是王宫深处一旦有任何动荡,都可以迅速出兵应对,这无疑是一大助力。
\"辛胜统领,你真的打算支持祁儿?\"夏无且目光注视着辛胜,语气郑重。
\"我已经看清大王心中的想法,他对冬儿姑娘的情谊深重。
我敢肯定,未来大王必定会追封冬儿姑娘为王后,而大王与王后的血脉自然是嫡出之子。
\"
\"我辛胜忠于王权,自然也忠于这位正当其位的嫡子。
\"
\"再者说......\"
\"我在宫中统领禁军多年,见识过大王众多皇子。
扶苏公子虽温文尔雅,深受大王器重,然而太过心软,难以承担君主重任。
其余皇子各自性情不同,纵使有宗室权臣的支持,但没有任何一人能够比得上祁公子。
\"
\"我支持祁公子,不仅名正言顺,也是大王心中所望。
\"辛胜态度坚定地说道。
亲眼见证过大王嬴政的颓废,以及他对赵祁母亲的一片深情,对赵祁本身的重视,更听见大王私下与夏无且谈及欲立赵祁为储君之事。
这一切都证实了赵祁地位的正统无二。
\"很好。
\"
看着辛胜的态度,夏无且点头认可。
能为赵祁争取到如此一位坚实的助力,无疑是大大的好事。
此刻的赵祁正在积攒力量,以备来日成为名正言顺的嫡长子。
\"今天后山发生之事……\"
\"除了我们三人,绝不允许任何人得知。
明白了吗?\"
夏无且沉声交代着蒙武和辛胜。
\"老夏,你放心,我一定守口如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