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份代价,非常值得。
有人提出疑问:“但如果投降,秦国会怎样对待上将军,又会怎样对待我们?万一卸磨杀驴怎么办?我们之后将毫无还手之力。”一名将领神色凝重地说。
李牧坚定回应:“赵祁向我保证过,只要我降秦,这块代地仍由我负责镇守,三十万大军也不会打乱,依旧守护此地。”
至于他和赵祁之间具体的约定,李牧并未透露半字。
这是他俩的秘密,不到必要的时候,他绝不向外泄露分毫。
有将领点头赞同道:“如若这般,那投降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。”
“上将军恕小的直言。
秦国大势所趋难以抵挡,士兵也是凡人,也有对死亡的恐惧。
您能做出这样的决定,于我军三十余万将士而言是一大幸事,对整个代地来说也实为明智之举。”
众将纷纷对李牧行礼以示敬意与感激。
这时,赵祁回到阵前,王翦和桓漪立即迎上前去,满怀期待地看着他,“谈得如何?”
赵祁答复道:“经我一番说服,李牧愿意归降大秦,且亲自前往咸阳拜见大王。”
不过他话锋一转:“只是他提了一个条件。”
听到这里,王翦马上表态:“无论何种条件都应考虑,若能化解秦军攻伐之战祸,避免数十万的伤亡,李牧作为敌国上将归顺也是对我大秦的一大功勋,其投诚之功足以封赏至高位。”
紧接着王翦补充:“允许他继续统领代地三十万大军,为我国守卫边疆抵御异族入侵,这便是他的唯一条件。”
赵祁郑重地说:“我代表大秦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。”
听到此处,王翦和桓漪相互看了看,随即哈哈大笑起来。
“赵祁啊赵祁,你真又为我大秦成就了一份伟大的功劳。”
“李牧肯归降,这就免去了战火之苦,实乃天大的喜事。”两人相视而笑,开口言道。
“那李牧所提的条件,二位也都答应了?”赵祁略显意外。
“李牧本就是一位难得的将才,以大王惜才之心,怎会不用重?更何况让他镇守代地边关,抵御外族入侵,这对咱们而言简直是再好不过。
大王如此果断决断之人,难道会不同意吗?”
“李牧愿意投诚于我大秦,这便是他对我秦国最大的诚意体现,这样的诚意,足以让他获得一切。”
“令其统领兵马,反而能使他对大秦更加忠心效力。”
“只要大王施恩结交,还怕李牧不效死力?”王翦笑着回应道。
他身为跟随嬴政多年的名将,又怎么会不了解嬴政的为人性格?李牧原本就属于那种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若是靠战场俘虏过来,或许嬴政还会尽力劝说收降;如今李牧主动归降,并且还带着三十万大军来投,这让秦国国力大大提升,如此一举两得之事,谁不愿为?
“想来是我考虑不当了。”赵祁也装作出恍然大悟的神色说道。
心中深处,赵祁何尝不清楚秦始皇那豪迈气魄。
李牧领兵来降,这可算是一桩奇功。
镇守代地要塞,可以确保北方边境不受异族侵扰。
至于指挥军队一事,在其他列国君主眼中可能会有所顾虑,但对秦始皇来说完全不会犹豫,因为他的气概远超常人想象。
能避免一场血战冲突,没有伤亡代价,这已是最理想的结果。
“赵祁。”
“这次功劳我会亲自向大王陈述。”“拿下代地就意味着基本掌控了赵国。”
“一旦李牧投降,那代地便归属我大秦手中。”“那时赵国便真正覆灭了。”
王翦放声大笑道。
“不错。”
“此番成就我当与王翦将军一同上报朝廷。”
“若非你的巧妙谋划争取,李牧绝不可能归降,确定代地平定的首功理所当然是你的。”桓漪也跟着哈哈笑起来。
赵祁能够孤身一人深入说服李牧归附,这份胆略和智慧真是令人叹服。
从他们的角度来看,虽然未能立下攻占代地的大战功绩,却成功避免了部队大量折损,这也算是帮了他们的大忙,这份情分算是记住心中了。
“赵氏灭亡在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