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 赵国老将军,可惜了(1 / 2)

”那正是当时敕封赵祁为上将之期时,夏公便前往该村落执行任务。

迄今大概已有两个月有余矣。” 赵高谨慎回复言毕。

“唔。” 嬴政不复多问,即接过竹简迅速展开审读其中内容。

片响过后,将竹简收合闭拢,

”好了,退去罢。” 对于赵高他轻轻挥手示意其退下,没有做更多解释。

\"竟连你也选择离开繁华京都咸阳

嬴政握着竹简,轻轻叹息。

多年以来,他始终以岳父之礼尊敬夏无且,即便身为帝王,也常放下身份与夏无且促膝长谈。

如今收到书信,得知夏无且打算告老还乡,在李家村度过余生,这让嬴政不禁心生眷恋,也多了一份感慨。

“岳父。”

“请放宽心。”

“韩已覆灭,赵也指日可待。”

“待一统天下之日,我必令大秦举国搜寻冬儿踪迹,定助您父女重逢。”嬴政内心暗自决心,神情坚定。

赵地,邯郸城外杀声震天。

“杀!攻下城门!夺回邯郸!”将领们高声督战,威逼与利诱齐下,却难掩战局惨烈。

眼前战场血流成河,尸体堆积如山。

无数赵军战士倒在乱箭之下,被刺成蜂窝;更有甚者,被从天而降的巨石砸得血肉模糊。

各种攻城器械——临车、云梯,无不被破坏殆尽。

这场为期七天的攻城战役已使超过七万赵军殒命,而伤亡数字仍在不断攀升。

在廉颇将军的指挥下,赵军日夜不停进攻,却始终无法攻破秦军防御。

目睹这一切,众将领苦涩道:“上将军,照这样下去不是办法。

那赵祁死守邯郸,敌军毫无漏洞可寻。

我军连日苦战,损失近八万兵力,几乎全为战亡,鲜有生还。”

廉颇绝望叹道:“时至今日,除了强攻破城之外,再无转机可以改变局面。

原本以为凭麾下精兵可在三日内攻克,重占邯郸以为依托抵抗秦军……可惜啊……”

郭开携几名卫士匆匆赶到战车旁宣读诏书:“廉颇听令,若今日仍旧不能破城,则立即撤军!连日未能取胜,大王深感失望。”

郭开站在战车之上,对着廉颇厉声说道。

廉颇注视着郭开,眼中流露出厌烦之色,却无计可施。

在皇权面前,他只能低头服从。

“大王旨意,老臣明白。”

随后廉颇冷声对郭开说道,“请相国代为转告大王,今日若不能成功攻下城池,我愿交出兵权,并以死明志。”

“如此甚好。”

郭开封存一瞥后便转身离开。

随即,廉颇转头看着身边众多将领。

“各位,”廉颇缓缓说道,“这或许是我大赵国最后生存的机会。

若无法攻克邯郸,我国将再无能力对抗秦国。

倘若诸位攻城无力,那么这一战,我愿亲率部队冲锋,务必破城!”

话音刚落,廉颇拔剑高呼,“随本将一起誓死守护我赵国!” 所有将领无不热血沸腾,齐声高喊效忠之语。

作为一代名将的廉颇,他的威望在军中毋庸置疑。

可很快,赵军再次经历惨烈牺牲被迫撤退,留下满地尸骸以及痛苦挣扎中的伤兵。

而这样的局面难以持久,这是战争的无情真相。

几位带队出击、满身血迹的将军愧疚不已,向廉颇下跪:“上将军,末将等未能成功。” 廉颇摆了摆手让他们起来,

“不怪你们,”叹了一口气的廉颇从车上走了下来。

紧接着他割断牵引战车的绳索跃马而出,“这一次,我要亲自带领军队冲锋。

不夺邯郸绝不回头! 护卫军听令,随我出击! 其余众将亦紧跟我来!”

“此最后一战,即使我战死沙场,尔等也要全力攻城到底。”坐在马上的廉颇坚定地对全体将士下达命令。

“誓死追随上将军!”所有人齐声道。

重整旗鼓之后,军营之中响起了沉闷低回的战鼓之声。

虽激昂却带着些许悲怆之意。

此时,在邯郸城墙上。

赵祁面带笑意望着这一切:“廉颇还是不肯放弃吗?看来还想要做最后的一击。”

任嚣开口道:“上将军,估计王翦那边应当已经快到邯郸境内了。

今日或许是廉颇最后一次进攻的机会。”

“不错,以廉颇为首的老将必然是深思熟虑。

目前他们的选择只有两个:攻克邯郸或者撤至代郡与李牧汇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