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是能为大秦立下同样功劳的人,同样会受到国君恩宠,得到这样的奖赏。”王翦看着众将的表情,严肃地说。
“末将明白了。” 大家齐声应答,眼神虽然充满惊讶,却没有嫉妒的情绪,因为他们都明白赵祁的升迁全是靠着赫赫战功。
这表明了在大秦人人都有崛起的机会,只要有军功就行。
王翦此言也有激励军心之意,并督促将领奋进。
赵祁凭实力获得上将军职位是无可争议的事实。
每个秦军士兵都清楚地知道,这里面没有任何水分。
王翦心中默念:“赵祁。”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未与这位后生谋面。
“未来有机会一定要亲眼见识这位英雄豪杰。” 对军人来说,统帅能力和勇猛果敢向来备受推崇,而赵祁则是集这两种特质于一身,且年纪轻轻便已建树颇多,难怪王翦也忍不住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就在此时,他听到儿子王贲开口提问:“父亲,现在赵祁在南阳打了场胜仗,重挫赵魏联盟。
如此一来,国君想必已经考虑出兵攻打赵国的事宜了吧? ”王贲期待这个日子已久。
王翦闻言略一点头,“的确。”他说完扫视一圈帐内众人,见每个人也都收起了之前悠闲的状态,目光变得认真且满怀期盼,“我们在边境驻守将近两年时间了,平时无非是练兵和震慑邻国,一直不得主动出击。”
接着王翦补充道,“国君已经颁布旨意,命令桓漪率领蓝田三十万大军东进。
不出数日,桓漪部便会踏入赵地,展开灭赵战争行动,同时函谷军营也将协同出征。”
众将听了振奋欢呼,“万岁!” 激昂之声不绝。
此时有一将领突然开口,“末将有一个问题。”
王翦定眼望去:“李信,有何疑问?”
提到此人,他乃营中骁勇善战的五万将领之一,在王翦刻意培养下的年轻人才。
“赵祁上将军既在南阳获胜,那国君是否派人通知让他一同北伐进攻赵国呢?若能形成前后夹击,与我们蓝田以及函谷的部队汇合,则定能使赵国顾前失后,最终陷入重围。” 李信发表见解。
此言立刻引起帐内的众多将领共鸣连连。
如此一来效果显而易见。
不过,王翦沉吟后答道,“这点在圣上的旨意里没有涉及。” “但在朝堂之上尉缭等人也提到了该策略。
可圣上还是没有安排人带命过去。”
“这是为何?”李信疑惑问道。
王翦解释说,“从咸阳发到韩国前线的传书最快也需要七八天左右。
届时战机早已贻误殆尽。” “或许国君相信赵祁自己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关键节点,无需再等诏令。”
“赵祁会上将军真能做到如此果断机变?”
“毕竟我大秦从前并未对赵国宣战,要是他在击退赵魏联军之后选择退兵自守,那这一回的机会可就全错过了。”李信略带不甘地说道。
这般难得的良机、如此优越的局势若被错过,实在太遗憾了。
“设身处地想一下,假如你们是赵祁,面对这样的战局,又未接到王命,你们会出兵攻打赵国吗?”王翦环视帐中众将问道。
“父亲,我想我大概会选择出兵。”
“不过,赵魏两国靠近韩国边境,要是我的话,或许会选择趁此良机进攻魏国。”王贲回应道。
“我也会出手,但是在那样的局势下,我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攻魏。
比起赵国来,魏国不仅接壤我国,而且国力也更弱一些,一旦攻克魏国,必然可以建立奇功。”李信跟着分析道。
“这样一讲。”
“如果赵祁将军没有接到王命,那么即便他出兵,可能也会选择攻魏而不是攻赵,这对我们大秦的战略而言恐怕并不是好兆头。”王贲沉声说道,神色间浮现出一丝凝重。
“好了。”
王翦扬起手,语气威严地说。